| 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5页 |
| 引言 | 第7-10页 |
| (一)选题缘由及意义 | 第7-8页 |
| (二)研究现状 | 第8页 |
| (三)研究方法及创新 | 第8-10页 |
| 一、抗战时期政党协商的政治基础 | 第10-18页 |
| (一)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| 第10-12页 |
| (二)中国各阶级政治态度和政治主张的转变 | 第12-15页 |
| (三)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| 第15-18页 |
| 二、抗战时期各党派协商合作的思想主张 | 第18-27页 |
| (一)国民党的党派合作抗战思想 | 第18-20页 |
| (二)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协商合作思想 | 第20-23页 |
| (三)中间党派的民主抗战思想 | 第23-27页 |
| 三、抗战时期政党协商的主要形式 | 第27-35页 |
| (一)国共两党的遇事协商 | 第27-29页 |
| (二)从国民参政会到旧政治协商会议的多党政治协商 | 第29-32页 |
| (三)中共与中间党派的协商形式 | 第32-35页 |
| 四、抗战时期政党协商的经验及启示 | 第35-40页 |
| (一)抗战时期政党协商的历史经验 | 第35-37页 |
| (二)抗战时期政党协商的现实启示 | 第37-40页 |
| 结语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5页 |
| 后记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