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导言 | 第7-16页 |
一、布洛赫与其希望哲学 | 第7-8页 |
二、研究布洛赫哲学的目的与意义 | 第8-9页 |
三、布洛赫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| 第9-14页 |
四、论文结构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本体论的终极关怀 | 第16-22页 |
第一节 本体论的内核 | 第16-18页 |
一、基于人的本性的本体论 | 第16-17页 |
二、终极关怀的本体论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本体论的两种范式 | 第18-20页 |
一、封闭的传统本体论 | 第18-19页 |
二、开放的现代哲学本体论 | 第19-2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开启现代本体论转向:由“独断”到“承诺”的蜕变 | 第22-32页 |
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 | 第22-25页 |
一、物质本体论 | 第22-23页 |
二、实践本体论 | 第23-24页 |
三、生存论本体论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“人的解放何以可能?” | 第25-30页 |
一、人类解放任务的提出 | 第25-26页 |
二、人类解放可能的根据 | 第26-3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布洛赫对马克思哲学的重建 | 第32-49页 |
第一节 尚未存在的本体论 | 第32-35页 |
一、尚未意识与尚未存在 | 第32-34页 |
二、尚未意识何以尚未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与马克思哲学的交汇:具体的乌托邦 | 第35-40页 |
一、抽象的乌托邦和具体的乌托邦 | 第35-37页 |
二、具体乌托邦的特征 | 第37-39页 |
三、马克思主义寒流和暖流 | 第39-40页 |
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内核:战斗的乐观主义 | 第40-44页 |
一、乌托邦实现的难题 | 第41-42页 |
二、战斗的乐观主义 | 第42-44页 |
第四节 希望:人之生存的本体论结构 | 第44-46页 |
一、对“希望”的界定 | 第44-45页 |
二、希望与失望的辩证关系 | 第45-4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6-49页 |
第四章 布洛赫重建马克思哲学的意义 | 第49-55页 |
第一节 布洛赫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 | 第49-53页 |
一、突出“可能性” | 第49-50页 |
二、取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绝对对立 | 第50-51页 |
三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丰富视域 | 第51-52页 |
四、强调对个体情感的关切 | 第52-53页 |
第二节 希望哲学的现实意义 | 第53-5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结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