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18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水稻旱育栽培技术的发展 | 第11-12页 |
1.3 旱育秧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| 第12页 |
1.4 旱育秧下对水稻生理代谢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1.5 旱育秧下对水稻根系生长及活力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1.6 根际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1.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水稻旱育秧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| 第18-27页 |
2.1 材料与摊方法 | 第18-21页 |
2.1.1 材料与栽培概况 | 第18-19页 |
2.1.1.1 供试材料 | 第18页 |
2.1.1.2 栽培处理概况 | 第18-19页 |
2.1.2 生理测定项目及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1.2.1 秧苗生理生态特性的测定 | 第19页 |
2.1.2.2 秧苗叶片与根的激素测定 | 第19-20页 |
2.1.2.3 移栽后生理生化特性 | 第20页 |
2.1.2.4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测定 | 第20页 |
2.1.3 数据处理 | 第20-21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1-26页 |
2.2.1 早育秧方式下田间农艺性状的变化 | 第21-22页 |
2.2.2 旱育秧方式下对水稻秧苗叶片SPAD值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2.2.3 早育秧方式下对水稻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2.2.4 旱育秧方式下对水稻移栽后分蘖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2.2.5 早育秧方式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2.3 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水稻秧苗旱育对其根际生态系统的影响 | 第27-44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1页 |
3.1.1 材料与栽培概况 | 第27页 |
3.1.2 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27-31页 |
3.1.2.1 土壤pH值、电导率、含水量和温度 | 第27-28页 |
3.1.2.2 土壤NPK及酶活性测定 | 第28页 |
3.1.2.3 根际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| 第28-30页 |
3.1.2.4 数据处理 | 第30-31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3页 |
3.2.1 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 | 第31-32页 |
3.2.2 早育秧方式下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| 第32页 |
3.2.3 旱育秧方式下土壤NPK的变化 | 第32-33页 |
3.2.4 旱育秧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| 第33-35页 |
3.2.5 早育秧方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变化 | 第35-43页 |
3.2.5.1 土壤取样深度验证 | 第35页 |
3.2.5.2 旱育秧方式下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2.5.3 旱育秧方式下水稻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分析 | 第36-43页 |
3.3 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| 第44-49页 |
4.1 讨论 | 第44-48页 |
4.2 总结 | 第48页 |
4.3 展望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