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4页 |
1.1 植物原生质体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5页 |
1.1.1 植物原生质体分离 | 第12-13页 |
1.1.2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| 第13-14页 |
1.1.3 原生质体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1.2 植物原生质体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概况 | 第15-17页 |
1.3 抗病相关基因的研究概况 | 第17-20页 |
1.3.1 正义链RNA病毒浸染植物宿主细胞流程 | 第17-18页 |
1.3.2 病毒与植物宿主基因相互作用的研究概况 | 第18-20页 |
1.4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概况 | 第20-24页 |
第二章 引言 | 第24-26页 |
2.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| 第24页 |
2.2 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2.3 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2.3.1 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 | 第25页 |
2.3.2 NtEIF4E和NtTOM3敲除载体的构建和转基因检测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栽培烟草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 | 第26-34页 |
3.1 实验材料与试剂仪器 | 第26-28页 |
3.1.1 实验材料 | 第26页 |
3.1.2 主要仪器 | 第26-27页 |
3.1.3 主要试剂 | 第27页 |
3.1.4 主要溶液的配制 | 第27-28页 |
3.2 实验方法和步骤 | 第28-30页 |
3.2.1 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 | 第28-29页 |
3.2.2 原生质体产量测定 | 第29页 |
3.2.3 原生质体活力检测 | 第29-30页 |
3.3 结果和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3.1 栽培烟草原生质体分离和纯化 | 第30页 |
3.3.2 烟草原生质体产量测定 | 第30-31页 |
3.3.3 烟草原生质体活性检测 | 第31-32页 |
3.4 讨论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栽培烟草原生质体再生体系的构建 | 第34-42页 |
4.1 实验材料与试剂仪器 | 第34-36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34页 |
4.1.2 主要仪器 | 第34页 |
4.1.3 主要试剂 | 第34页 |
4.1.4 主要溶液的配制 | 第34-36页 |
4.2 实验方法和步骤 | 第36-37页 |
4.2.1 pH对栽培烟草原生质体分裂的影响 | 第36页 |
4.2.2 甘露醇浓度对栽培烟草原生质体分裂的影响 | 第36页 |
4.2.3 栽培烟草原生质体再生体系的构建 | 第36-37页 |
4.3 结果和分析 | 第37-39页 |
4.3.1 pH对栽培烟草原生质体分裂的影响 | 第37页 |
4.3.2 甘露醇浓度对栽培烟草原生质体分裂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4.3.3 栽培烟草原生质体再生体系的构建 | 第38-39页 |
4.4 讨论 | 第39-42页 |
第五章 原生质体转化初探 | 第42-46页 |
5.1 实验材料与试剂仪器 | 第42-43页 |
5.1.1 实验材料 | 第42页 |
5.1.2 主要仪器 | 第42页 |
5.1.3 主要试剂 | 第42-43页 |
5.1.4 主要溶液的配制 | 第43页 |
5.2 实验方法和步骤 | 第43-44页 |
5.2.1 PEG转化法转化烟草原生质体步骤 | 第43-44页 |
5.3 结果和分析 | 第44-45页 |
5.3.1 1246-GFP载体转化烟草原生质体 | 第44页 |
5.3.2 1258-GFP载体转化烟草原生质体 | 第44-45页 |
5.4 讨论 | 第45-46页 |
第六章 烟草抗病相关基因NtEIF4E和NtTOM3的敲除和鉴定 | 第46-56页 |
6.1 实验材料 | 第46-48页 |
6.1.1 植物材料 | 第46页 |
6.1.2 载体及菌珠 | 第46页 |
6.1.3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46-47页 |
6.1.4 主要试剂 | 第47页 |
6.1.5 主要试剂及缓冲液配方 | 第47-48页 |
6.2 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48-51页 |
6.2.1 CRISPR/Cas9敲除载体构建 | 第48-49页 |
6.2.2 农杆菌化学感受的制备 | 第49-50页 |
6.2.3 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LBA4404 | 第50页 |
6.2.4 农杆菌阳性转化子筛选 | 第50页 |
6.2.5 烟草叶片遗传转化 | 第50-51页 |
6.2.6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| 第51页 |
6.3 结果和分析 | 第51-55页 |
6.3.1 栽培烟草K326NtEIF4E敲除载体靶位点设计和检测 | 第51-52页 |
6.3.2 栽培烟草K326NtEIF4E敲除载体T0代靶位点突变检测 | 第52-53页 |
6.3.3 栽培烟草红花大金元NtTOM3敲除载体靶位点设计和构建 | 第53-54页 |
6.3.4 栽培烟草红花大金元NtTOM3敲除载体T1代靶位点突变检测 | 第54-55页 |
6.4 讨论 | 第55-56页 |
第七章 综合与结论 | 第56-58页 |
展望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8页 |
致谢 | 第68-70页 |
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