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文献综述 | 第9-16页 |
前言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涵养的基本分析 | 第17-28页 |
一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涵养的涵义界定 | 第17-22页 |
(一)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涵养的内涵 | 第17-20页 |
(二)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涵养的理解辨析 | 第20-22页 |
二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涵养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2-25页 |
(一)制度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 | 第22-23页 |
(二)制度是隐性德育课程的重要因素 | 第23-25页 |
三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涵养的现实需要 | 第25-28页 |
(一)壮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培育的需要 | 第25-26页 |
(二)扩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覆盖面的需要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涵养的运行分析 | 第28-39页 |
一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涵养的制度形态 | 第28-32页 |
(一)基于不同生活领域的制度形态 | 第28-30页 |
(二)基于不同制定主体的制度形态 | 第30-32页 |
二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涵养的作用机理 | 第32-35页 |
(一)强化认知 | 第32-33页 |
(二)规约引导 | 第33-34页 |
(三)矫正行为 | 第34-35页 |
三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涵养的运行过程 | 第35-39页 |
(一)“融于制”环节: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 | 第36-37页 |
(二)“现于制”环节: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彰显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涵养的实践建设 | 第39-55页 |
一、深化主体认识 | 第39-42页 |
(一)深化制度制定主体的认识 | 第39-40页 |
(二)深化制度执行主体的认识 | 第40-41页 |
(三)深化大学生的认识 | 第41-42页 |
二、着力体系建设 | 第42-44页 |
(一)挖掘现存制度的价值意蕴 | 第42-43页 |
(二)引领新生制度的价值取向 | 第43-44页 |
三、保障制度运行 | 第44-48页 |
(一)建全领导机制 | 第44-45页 |
(二)优化宣传机制 | 第45-47页 |
(三)完善监督机制 | 第47-48页 |
四、推动合力构成 | 第48-51页 |
(一)致力于制度涵养与教育引导形成合力 | 第48-49页 |
(二)致力于制度涵养与文化熏陶形成合力 | 第49-50页 |
(三)致力于制度涵养与舆论宣传形成合力 | 第50-51页 |
(四)致力于制度涵养与实践养成形成合力 | 第51页 |
五、推进创新发展 | 第51-55页 |
(一)强化理论研究 | 第52-53页 |
(二)重视经验总结 | 第53页 |
(三)抓好深入持久 | 第53-55页 |
结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硕士学习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科研活动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