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析马克思的正义观
| 内容摘要 | 第8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0页 |
| 引言 | 第11-12页 |
| 第一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渊源 | 第12-16页 |
| 1.1 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来源 | 第12-14页 |
| 1.1.1 自然法学派的正义观 | 第12-13页 |
| 1.1.2 德国哲理法学派的正义观 | 第13-14页 |
| 1.2 马克思正义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| 第14-16页 |
| 第二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整体概况 | 第16-34页 |
| 2.1 马克思对社会非正义的批判 | 第16-19页 |
| 2.1.1 对小资产阶级“永恒正义”观的批判 | 第16-17页 |
| 2.1.2 对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批判 | 第17-19页 |
| 2.2 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内容 | 第19-28页 |
| 2.2.1 现实利益关系的本质反映 | 第19-21页 |
| 2.2.2 人本质的高度概括 | 第21-23页 |
| 2.2.3 无产阶级价值观的正确体现 | 第23-25页 |
| 2.2.4 未来社会正义的构想 | 第25-28页 |
| 2.3 马克思正义观的表现形式 | 第28-34页 |
| 2.3.1 经济制度的正义 | 第28-31页 |
| 2.3.2 政治制度的正义 | 第31-32页 |
| 2.3.3 文化制度的正义 | 第32-34页 |
| 第三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建构与现实意义 | 第34-42页 |
| 3.1 马克思正义观的建构条件 | 第34-38页 |
| 3.1.1 大力发展生产力 | 第34-35页 |
| 3.1.2 完善各项制度与体制建设 | 第35-37页 |
| 3.1.3 创造公平分配的竞争环境 | 第37-38页 |
| 3.2 马克思正义观的现实意义 | 第38-42页 |
| 3.2.1 有利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本质 | 第38-40页 |
| 3.2.2 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| 第40-42页 |
| 结语 | 第42-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45-46页 |
| 致谢 | 第46-47页 |
|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47-48页 |
| 承诺书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