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分析化学论文

铜锌离子化学探针的设计与识别机制研究

中文摘要第9-11页
ABSTRACT第11-12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-23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重金属与人类的关系及常见的检测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化学传感器在重金属识别中的应用第14-19页
    1.2 基于吡哆醛的化学探针第19-20页
    1.3 基于荧光素染料的化学探针第20-21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背景与创新点第21-23页
第二章 基于吡哆醛的Cu~(2+)、Zn~(2+)双探针第23-39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3页
    2.2 实验设计第23页
    2.3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3-25页
    2.4 光谱测定前的相关溶液配制第25页
    2.5 体的制备及表征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配体的制备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探针的表征第25-28页
    2.6 探针与某些金属离子作用的光谱数据讨论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紫外可见光谱图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荧光光谱图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探针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第31-35页
    2.7 作用机理研究第35-37页
    2.8 探针的应用第37-38页
    2.9 结果与讨论第38页
    2.10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三章 基于吡哆醛的衍生物对铜离子的识别研究第39-49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9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主要试剂和实验设备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3.3 配体的制备及表征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配体的制备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探针的表征第41-43页
    3.4 光谱测定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紫外可见光谱图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荧光光谱图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探针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第45-47页
    3.5 作用机理研究第47-48页
    3.6 结果与讨论第48-49页
第四章 商业可得的Cu~(2+)荧光探针以及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第49-5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9页
    4.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9-51页
    4.3 探针的表征第51-52页
    4.4 光谱测定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紫外光谱测定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荧光光谱测定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化合物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探针-Cu~(2+)的时间变化图谱第56页
    4.5 作用机理研究第56-57页
    4.6 探针的应用第57-58页
    4.7 结果与讨论第58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9页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9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71-72页
承诺书第72-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温对不同耐热性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的影响
下一篇:家蚕与白僵菌互作机制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