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10页 |
| CONTENTS | 第10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| ·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| 第13-18页 |
| ·全球风力发电概况 | 第13-16页 |
| ·我国风力发电概况 | 第16-18页 |
| ·电力系统稳定定义及其分类 | 第18-19页 |
| ·风电并网对电网影响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3页 |
| ·双馈感应风力机暂态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| 第20页 |
| ·基于双馈感应电机的并网风电场的暂态稳定性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| ·其它方面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安排 | 第23-25页 |
| 第二章 基于双馈机风力发电系统基本理论与建模 | 第25-41页 |
| ·引言 | 第25页 |
| ·风力发电的发展概况及其并网方式 | 第25-28页 |
| ·恒速恒频风力机并网方式 | 第26页 |
| ·变速恒频风力机并网方式 | 第26-28页 |
| ·风速和传动系统模型 | 第28-32页 |
| ·风速模型 | 第28-29页 |
| ·空气动力学模型 | 第29-30页 |
| ·轴系模型 | 第30-32页 |
| ·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及其模型 | 第32-40页 |
| ·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运行特性 | 第34-36页 |
| ·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 | 第36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三章 双馈感应风力机组控制系统模型 | 第41-51页 |
| ·引言 | 第41-42页 |
| ·双馈感应风力机的控制数学模型 | 第42-46页 |
| ·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策略 | 第42-43页 |
| ·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矢量控制数学模型 | 第43-46页 |
| ·桨距角控制模型 | 第46-49页 |
| ·桨距角控制原理 | 第46-47页 |
| ·桨距角控制模型 | 第47-49页 |
| ·转子侧变频器暂态电压控制 | 第49页 |
| ·最大功率追踪及转速控制 | 第49-5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第四章 风电场及其等效模型仿真 | 第51-62页 |
| ·引言 | 第51页 |
| ·风电场分类和选址 | 第51-53页 |
| ·风电场分类 | 第51-52页 |
| ·风电场选址 | 第52-53页 |
| ·风电场与电网的连接方式 | 第53-56页 |
| ·风电场模型 | 第56-59页 |
| ·风电场集总模型 | 第56-57页 |
| ·双馈感应风力机集总模型 | 第57-59页 |
| ·风电场模型仿真 | 第59-6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第五章 并网风电场暂态稳定性分析与仿真 | 第62-77页 |
| ·引言 | 第62页 |
| ·风电系统暂态稳定性原理和研究方法 | 第62-69页 |
| ·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定义 | 第62-63页 |
| ·并网风电场稳定性分析方法 | 第63-65页 |
| ·算例和仿真分析 | 第65-69页 |
| ·并网风电场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 | 第69-76页 |
| ·算例系统 | 第70页 |
| ·风速扰动时并网风电场稳定性仿真及分析 | 第70-73页 |
| ·三相短路故障时并网风电场暂态稳定性仿真及分析 | 第73-7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| 结论和展望 | 第77-7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9-8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84-86页 |
| 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