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10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4 论文研究路线分析图 | 第12-13页 |
2 农业示范区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概述 | 第13-21页 |
2.1 关于农业示范区的定义 | 第13页 |
2.2 国内外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概述 | 第13-18页 |
2.2.1 国外的农业示范区 | 第13-16页 |
2.2.2 国内的农业示范区 | 第16-18页 |
2.3 农业示范区的类型 | 第18-19页 |
2.4 当前农业示范区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2.5 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前景 | 第20页 |
2.6 发展农业示范区的意义 | 第20-21页 |
3 农业示范区景观属性分析 | 第21-31页 |
3.1 农业示范区景观要素 | 第21-22页 |
3.1.1 场地景观 | 第21页 |
3.1.2 农田景观 | 第21页 |
3.1.3 山林景观 | 第21页 |
3.1.4 植物景观 | 第21-22页 |
3.1.5 水体景观 | 第22页 |
3.1.6 农业科技景观 | 第22页 |
3.1.7 道路景观 | 第22页 |
3.2 农业示范区景观特征 | 第22-24页 |
3.2.1 农业审美性 | 第23页 |
3.2.2 闲暇游憩性 | 第23页 |
3.2.3 独特文化性 | 第23页 |
3.2.4 生态防护性 | 第23页 |
3.2.5 多功能性 | 第23-24页 |
3.3 农业示范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| 第24-25页 |
3.3.1 突出特色因地制宜 | 第24页 |
3.3.2 生产与观光功能协调发展 | 第24页 |
3.3.3 以人为本,人景交融 | 第24页 |
3.3.4 景观风格适应周边环境 | 第24页 |
3.3.5 植物景观多种植乡土植物 | 第24-25页 |
3.3.6 着重发展文化景观 | 第25页 |
3.4 农业示范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 | 第25-26页 |
3.4.1 科技和艺术结合 | 第25页 |
3.4.2 功能和造景结合 | 第25页 |
3.4.3 布局合理和时空变化结合 | 第25页 |
3.4.4 视觉效果和参与活动结合 | 第25-26页 |
3.4.5 心灵满足和增加知识结合 | 第26页 |
3.4.6 结构和人景结合 | 第26页 |
3.4.7 自然美和创意美结合 | 第26页 |
3.4.8 主要色调和田园气氛结合 | 第26页 |
3.4.9 人文特点和景观形象结合 | 第26页 |
3.5 农业示范区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| 第26-27页 |
3.5.1 协调好观光体验和农业体验 | 第27页 |
3.5.2 协调好农业文化和观光游览 | 第27页 |
3.5.3 协调好乡土特征和周围环境氛围 | 第27页 |
3.6 农业示范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| 第27-29页 |
3.6.1 景观规划阶段 | 第27-28页 |
3.6.2 景观设计阶段 | 第28-29页 |
3.7 农业示范区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1页 |
3.7.1 示范区选址不当 | 第29页 |
3.7.2 景观面貌单一 | 第29页 |
3.7.3 游憩活动城市化 | 第29-30页 |
3.7.4 忽视教育功能 | 第30-31页 |
4 农业示范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| 第31-41页 |
4.1 农业示范区的场地分析 | 第31-32页 |
4.1.1 场地的自然环境分析 | 第31页 |
4.1.2 场地的建设状况分析 | 第31-32页 |
4.2 农业示范区景观规划 | 第32-33页 |
4.2.1 确定农业示范区景观主题 | 第32页 |
4.2.2 确定景观设计风格和手法 | 第32页 |
4.2.3 确定景观设计元素 | 第32页 |
4.2.4 确定功能分区 | 第32-33页 |
4.2.5 效益评价 | 第33页 |
4.3 农业示范区景观设计的具体设计内容 | 第33-41页 |
4.3.1 地形设计 | 第33-34页 |
4.3.2 建筑设计 | 第34-36页 |
4.3.3 植物配置设计 | 第36-37页 |
4.3.4 水体设计 | 第37-38页 |
4.3.5 景观细部构造设计 | 第38-39页 |
4.3.6 声音设计 | 第39页 |
4.3.7 气味设计 | 第39页 |
4.3.8 游客活动引导设计 | 第39-41页 |
5 实例分析——以河北省大城县农业示范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| 第41-48页 |
5.1 示范区位置 | 第41页 |
5.2 示范区规划思路 | 第41-42页 |
5.3 示范区总体规划布局 | 第42-44页 |
5.3.1“一核”——核心区 | 第42页 |
5.3.2“一园”——加工物流园 | 第42-43页 |
5.3.3“三轴”——交通景观轴 | 第43页 |
5.3.4“六区”—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| 第43-44页 |
5.3.5“三圈”——辐射带动区 | 第44页 |
5.4 示范区内核心区总体景观规划 | 第44-46页 |
5.5 示范区内核心区具体景观设计 | 第46-48页 |
5.5.1 地形设计 | 第46-47页 |
5.5.2 建筑设计 | 第47页 |
5.5.3 植物设计 | 第47页 |
5.5.4 水体设计 | 第47页 |
5.5.5 景观细部构造设计及游客活动引导设计 | 第47-48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48-50页 |
6.1 对农业示范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总结 | 第48页 |
6.2 对农业示范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展望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