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森林立地分类研究 | 第10-12页 |
1.2.1 侧重植被分类 | 第10-11页 |
1.2.2 综合途径分类 | 第11页 |
1.2.3 侧重土壤立地的分类 | 第11-12页 |
1.3 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分类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3.1 利用指示植物间接评价 | 第12页 |
1.3.2 直接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 | 第12-13页 |
1.3.3 根据立地因子评价 | 第13页 |
1.4 立地质量分类在林业上的应用 | 第13页 |
1.5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6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7 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1.7.1 胸径-树高生长方程 | 第14页 |
1.7.2 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的编制及相关检验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16-17页 |
第三章 基于林型的秦岭中段南坡松栎混交林的胸径 -树高生长模型 | 第17-25页 |
3.1 数据与方法 | 第17-19页 |
3.1.1 数据描述性统计 | 第17-19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19-23页 |
3.2.1 模型筛选结果 | 第19-20页 |
3.2.2 模型拟合结果 | 第20-21页 |
3.2.3 模型校正 | 第21-22页 |
3.2.4 模型检验 | 第22-23页 |
3.3 小结 | 第23-25页 |
3.3.1 提高单木树高模型精度 | 第23页 |
3.3.2 模型校正与检验 | 第23页 |
3.3.3 林型对单木生长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3.3.4 单木生长模型发展趋势 | 第24-25页 |
第四章 秦岭林区主要林分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的更新 | 第25-30页 |
4.1 数据与方法 | 第25-26页 |
4.1.1 数据描述性统计 | 第25-26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6-28页 |
4.2.1 导向曲线拟合结果 | 第26-27页 |
4.2.2 立地指数表及检验结果 | 第27-28页 |
4.2.3 不同林场立地质量差异分析 | 第28页 |
4.3 小结 | 第28-30页 |
4.3.1 立地指数表建模数据 | 第29页 |
4.3.2 导向曲线拟合方法与筛选 | 第29页 |
4.3.3 不同立地质量差异比较 | 第29-30页 |
第五章 多源数据对立地质量评价的影响 | 第30-36页 |
5.1 数据与方法 | 第30-31页 |
5.1.1 数据描述性统计 | 第30页 |
5.1.2 模型建立与检验 | 第30-31页 |
5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4页 |
5.2.1 不同数据类型导向曲线差异 | 第31-33页 |
5.2.2 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模型准确性对比 | 第33页 |
5.2.3 多源数据模型对不同林区立地质量评价适用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5.3 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3页 |
附录 | 第43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