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7页 |
1.2.1 冬小麦品种改良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1.2.2 水分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1.2.3 水分对冬小麦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| 第14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3页 |
2.1 试验地概况 | 第18页 |
2.2 供试材料 | 第18-20页 |
2.2.1 供试材料的选择 | 第18-19页 |
2.2.2 供试材料简介 | 第19-20页 |
2.3 试验设计 | 第20页 |
2.3.1 大田试验设计 | 第20页 |
2.3.2 桶栽试验设计 | 第20页 |
2.4 观测项目 | 第20-22页 |
2.4.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与计算 | 第20页 |
2.4.2 作物耗水量 | 第20-21页 |
2.4.3 冬小麦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 | 第21-22页 |
2.4.4 气象数据测定 | 第22页 |
2.5 数据处理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大田条件下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| 第23-36页 |
3.1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的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| 第23-31页 |
3.1.1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| 第23-25页 |
3.1.2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气孔导度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3.1.3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3.1.4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的蒸腾速率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3.2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指数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3.3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原初光能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3.4 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大田条件下土壤水分对冬小麦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| 第36-41页 |
4.1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4.1.1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株高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4.1.2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节间距的影响 | 第37页 |
4.1.3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穗长的影响 | 第37页 |
4.1.4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基部节间直径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4.2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2.1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千粒重的影响 | 第38页 |
4.2.2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穗粒数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2.3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 | 第39页 |
4.3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4.4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| 第40页 |
4.5 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桶栽条件下土壤水分和氮对冬小麦品种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1-48页 |
5.1 土壤水分和氮对冬小麦品种抗氧化酶系统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5.1.1 土壤水分和氮对冬小麦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活性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5.1.2 土壤水分和氮对冬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(POD)活性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5.1.3 土壤水分和氮对冬小麦品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(APX)活性的影响 | 第43页 |
5.1.4 土壤水分和氮对冬小麦品种过氧化氢酶(CAT)活性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5.2 土壤水分和氮对冬小麦品种光合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5.2.1 土壤水分和氮对冬小麦品种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(RUBPase)活性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5.2.2 土壤水分和氮对冬小麦品种磷酸蔗糖合成酶(SPS)的影响 | 第46页 |
5.3 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48-51页 |
6.1 土壤水分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| 第48页 |
6.2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的影响 | 第48页 |
6.3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品种抗氧化酶系统和光合相关酶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6.4 冬小麦品种间水分利用特性的差异 | 第49页 |
6.5 试验存在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改进措施 | 第49-51页 |
6.5.1 存在问题 | 第49-50页 |
6.5.2 下一步工作重点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