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人工边界条件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9页 |
1.2.1 近似的局部人工边界条件 | 第12-13页 |
1.2.2 高阶局部人工边界条件 | 第13-15页 |
1.2.3 精确和高精度人工边界条件 | 第15-19页 |
1.3 本文研究工作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研究问题概述 | 第21-27页 |
2.1 控制方程 | 第22-23页 |
2.2 物理边界条件 | 第23页 |
2.3 荷载和初始条件 | 第23-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动力有限元法 | 第27-35页 |
3.1 动力有限元方程 | 第27-28页 |
3.1.1 全局坐标下单元方程 | 第27-28页 |
3.1.2 有限单元装配 | 第28页 |
3.2 基于四结点四边形等参单元的坐标变换 | 第28-30页 |
3.2.1 局部坐标下质量矩阵与刚度矩阵 | 第28-29页 |
3.2.2 高斯积分 | 第29-30页 |
3.3 时域计算方法 | 第30-31页 |
3.3.1 Newmark常平均加速度法 | 第30-31页 |
3.3.2 杜-王显式法 | 第31页 |
3.4 位移边界条件的处理 | 第31-32页 |
3.5 波动有限元的空间和时间步距的选取原则 | 第32页 |
3.5.1 确定波动问题最高频率 | 第32页 |
3.5.2 确定空间步长 | 第32页 |
3.5.3 确定时间步长 | 第3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2-35页 |
第4章 无限成层土体动力刚度矩阵的连分式 | 第35-73页 |
4.1 动力刚度方程 | 第35-37页 |
4.1.1 沿土层深度离散的运动方程 | 第35-36页 |
4.1.2 人工边界处的动力刚度方程 | 第36-37页 |
4.2 现有的动力刚度矩阵高频连分式 | 第37-39页 |
4.3 现有的动力刚度矩阵双渐近连分式 | 第39-43页 |
4.4 无限成层土体动力刚度矩阵的一种新连分式 | 第43-45页 |
4.5 几种动力刚度矩阵连分式的比较 | 第45-71页 |
4.5.1 理论分析 | 第45-54页 |
4.5.2 数值算例 | 第54-71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5章 高精度人工边界条件 | 第73-91页 |
5.1 内源动力荷载作用下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的频域整体法 | 第73-79页 |
5.1.1 高精度人工边界条件及其有限元实现 | 第73-74页 |
5.1.2 数值算例 | 第74-79页 |
5.2 内源动力荷载作用下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的时域整体法 | 第79-82页 |
5.2.1 高精度人工边界条件及其有限元实现 | 第79-80页 |
5.2.2 数值算例 | 第80-82页 |
5.3 内源动力荷载作用下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的频域子结构法 | 第82-88页 |
5.3.1 高精度人工边界条件及其有限元实现 | 第82-83页 |
5.3.2 数值算例 | 第83-8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8-91页 |
第6章 地震动输入方法 | 第91-111页 |
6.1 地震作用下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频域整体法 | 第91-102页 |
6.1.1 绝对运动公式 | 第91页 |
6.1.2 相对运动公式 | 第91-92页 |
6.1.3 自由场运动公式 | 第92-94页 |
6.1.4 数值算例 | 第94-102页 |
6.2 地震作用下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时域整体法 | 第102-109页 |
6.2.1 绝对运动公式 | 第102-103页 |
6.2.2 相对运动公式 | 第103-104页 |
6.2.3 自由场运动公式 | 第104-105页 |
6.2.4 数值算例 | 第105-109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109-111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111-1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2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23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