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11-17页 |
一、选题缘由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的目的及范围 | 第12-13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四、思考问题的历史 | 第13-14页 |
五、论文的意义及作用 | 第14-15页 |
六、创新与不足 | 第15-16页 |
七、论文结构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阮公著的生平与时代 | 第17-33页 |
第一节 阮公著的生平 | 第17-28页 |
第二节 阮公著的时代 | 第28-33页 |
第二章 儒道思想在越南的传播及其对阮公著的影响 | 第33-84页 |
第一节 儒家思想在越南的接受和传播 | 第33-56页 |
一、公元10世纪前儒家思想在越南的传播 | 第33-38页 |
二、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初的越南儒家 | 第38-42页 |
三、阮朝时代的越南儒家 | 第42-48页 |
四、阮公著之前的越南文人对儒家思想的接受 | 第48-56页 |
第二节 道家思想在越南的接受和传播 | 第56-68页 |
一、10世纪之前道家思想在越南的传播 | 第56-58页 |
二、10-19世纪道家思想在越南的发展 | 第58-61页 |
三、道家思想在阮朝期间在越南的发展 | 第61-62页 |
四、阮公著之前的越南文人对道家思想的接受 | 第62-68页 |
第三节 儒道思想对阮公著的影响 | 第68-84页 |
一、阮公著时代的教育与书籍情况 | 第68-73页 |
二、阮公著的事业 | 第73-84页 |
第三章 儒家思想对阮公著创作的影响 | 第84-125页 |
第一节 阮公著思想中的儒家观念 | 第84-101页 |
一、“天地生吾原有意”还是高强本领的体现 | 第84-87页 |
二、纵横人生之志与在宇宙所谓功名的观念 | 第87-89页 |
三、知行合一观念 | 第89-101页 |
第二节 儒家观念在阮公著诗歌和散文中的体现 | 第101-118页 |
一、阮公著的男儿志 | 第101-106页 |
二、自由、豪放的思想 | 第106-108页 |
三、阮公著的儒家思想表示过“忧时悯世”的生活方式 | 第108-110页 |
四、阮公著的高洁精神 | 第110-114页 |
五、寒儒生活及人情世态 | 第114-118页 |
第三节 儒家观念在阮公著其他体裁作品中的体现 | 第118-125页 |
一、阮公著的对联作品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| 第118-121页 |
二、阮公著的赋体作品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| 第121-125页 |
第四章 阮公著创作中的道家因素 | 第125-171页 |
第一节 阮公著诗文中的老庄思想 | 第125-145页 |
一、行乐主题中的老庄思想 | 第127-137页 |
二、咏史主题中的老庄思想 | 第137-145页 |
第二节 各对立方面及老庄的阴阳哲理在阮公著创作中的体现 | 第145-152页 |
第三节 唱说中所体现的老庄思想 | 第152-171页 |
第五章 阮公著作品中儒道因素的相互关系 | 第171-212页 |
第一节 才子个人与“非传统”的处世——基本上接受儒道的思想153一、男儿的志气与乱世时代的英雄个人 | 第171-185页 |
一、男儿的志气与乱世时代的英雄个人 | 第171-182页 |
二、一个高尚人格的一些“矛盾” | 第182-185页 |
第二节 儒、道二者在阮公著一人身上得以合流 | 第185-212页 |
一、18世纪三教合流与阮公著的思想 | 第185-191页 |
二、阮公著思想表现于情理相参 | 第191-198页 |
三、阮公著身上的儒道合流及阮公著艺术风格中对立的统一性.178结论 | 第198-212页 |
结论 | 第212-216页 |
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| 第216-233页 |
博士攻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233-234页 |
致谢 | 第2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