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7-13页 |
1.1 花生生产的生物学基础 | 第8-10页 |
1.2 我国花生的主要产区 | 第10页 |
1.3 花生的产品价值 | 第10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5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3-17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13页 |
2.2 试验设计 | 第13页 |
2.3 性状调查与指标测定的方法 | 第13-16页 |
2.4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16-17页 |
第三章 不同花生品种间植株性状的差异比较 | 第17-22页 |
3.1 不同品种花生株高变化的比较 | 第17页 |
3.2 不同品种花生叶片长宽比变化的比较 | 第17-18页 |
3.3 不同品种花生单株叶片数变化的比较 | 第18-19页 |
3.4 不同品种花生叶面积变化的比较 | 第19页 |
3.5 不同品种花生叶面积指数变化的比较 | 第19-20页 |
3.6 不同品种花生植株性状差异显著性分析 | 第20-21页 |
3.7 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四章 不同花生品种间光合特性的差异比较 | 第22-27页 |
4.1 不同品种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(Pn)日变化的比较 | 第22页 |
4.2 不同品种花生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(Ci)日变化的比较 | 第22-23页 |
4.3 不同品种花生叶片气孔导度(Gs)日变化的比较 | 第23-24页 |
4.4 不同品种花生叶片蒸腾速率(Tr)日变化的比较 | 第24页 |
4.5 不同品种花生叶片水分利用率(Wue)日变化的比较 | 第24-25页 |
4.6 不同品种花生光合作用日变化中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| 第25页 |
4.7 小结 | 第25-27页 |
第五章 不同花生品种间生理指标的差异比较 | 第27-32页 |
5.1 不同品种花生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| 第27页 |
5.2 不同品种花生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| 第27-28页 |
5.3 不同品种花生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活性的比较 | 第28-29页 |
5.4 不同品种花生过氧化物酶(POD)活性的比较 | 第29页 |
5.5 不同品种花生丙二醛含量的比较 | 第29-30页 |
5.6 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六章 不同花生品种间产量及品质的比较分析 | 第32-35页 |
6.1 不同品种花生经济系数变化的比较 | 第32页 |
6.2 不同品种花生产量的比较 | 第32-33页 |
6.3 不同品种花生果仁粗蛋白含量的比较 | 第33页 |
6.4 不同品种花生果仁粗油份含量的比较 | 第33-35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35-39页 |
7.1 不同品种花生各项指标差异比较 | 第35-38页 |
7.2 讨论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