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江南第一读书人家”—唯亭顾氏的近代学术嬗变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绪论 | 第9-27页 |
| 一、选题缘起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| 二、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0-12页 |
| 三、近代江南家族史研究的概况 | 第12-25页 |
| 1.专题性的近代江南家族史研究 | 第12-21页 |
| 2. 家族通史中的江南地区 | 第21-22页 |
| 3. 对目前晚清以来江南家族史研究的反思 | 第22-24页 |
| 4. 对唯亭顾氏家族的研究 | 第24-25页 |
| 四、史学理论与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五、创新之处与难点 | 第26-27页 |
| 第一章 苏州顾氏的渊源与宗族活动 | 第27-51页 |
| 第一节 苏州顾氏的渊源与主要分支 | 第27-37页 |
| 一、顾氏的渊源及家风传统 | 第27-32页 |
| 二、苏州顾氏的主要分支 | 第32-37页 |
| 第二节 唯亭顾氏的世系与宗族活动 | 第37-49页 |
| 一、唯亭顾氏的世系传承与人丁增减 | 第37-40页 |
| 二、唯亭顾氏颂文义庄的慈善与教化 | 第40-44页 |
| 三、唯亭顾氏的墓冢与宗族观念 | 第44-49页 |
| 小结 | 第49-51页 |
| 第二章 唯亭顾氏的人际交往与学术间的互动 | 第51-78页 |
| 第一节 唯亭顾氏的婚姻网络与治学 | 第51-63页 |
| 一、早期唯亭顾氏的婚姻网络 | 第51-53页 |
| 二、晚清唯亭顾氏的婚姻网络 | 第53-56页 |
| 三、民国以来唯亭顾氏的婚姻网络与治学 | 第56-63页 |
| 第二节 唯亭顾氏的社会交往与治学间的互动关系 | 第63-75页 |
| 一、清初唯亭顾氏的人际交往与诗文唱和 | 第64-66页 |
| 二、晚清唯亭顾氏的社交网络与经世主张 | 第66-69页 |
| 三、民国以来顾氏的社交网络与近代学术 | 第69-75页 |
| 小结 | 第75-78页 |
| 第三章 唯亭顾氏学术上的传统坚守与与时俱进 | 第78-106页 |
| 第一节 唯亭顾氏居住空间与治学 | 第78-86页 |
| 一、顾氏早期的居住空间与治学 | 第78-80页 |
| 二、唯亭顾氏的居住环境与治学 | 第80-86页 |
| 第二节 近代苏沪间的互动与唯亭顾氏的治学心态 | 第86-94页 |
| 一、空间、信息与晚清以来的西学传播 | 第86-88页 |
| 二、苏沪间的流动与顾颉刚的学术成就 | 第88-92页 |
| 三、苏沪间的移动与顾廷龙的文化事业 | 第92-94页 |
| 第三节 苏州唯亭顾氏家族学术嬗变的内在理路 | 第94-104页 |
| 一、明清之际顾氏的文学 | 第95-96页 |
| 二、晚清顾氏的经世主张与实学 | 第96-100页 |
| 三、民国时期顾氏学术的新变 | 第100-104页 |
| 小结 | 第104-106页 |
| 结语 | 第106-10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8-113页 |
| 附录 | 第113-115页 |
| 致谢 | 第115-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