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声表面波器件的现状与发展 | 第11-16页 |
1.2.1 声表面波器件的国内外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声表面波器件的发展 | 第12-16页 |
1.3 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叉指换能器设计理论 | 第17-36页 |
2.1 声表面波器件概述 | 第17-19页 |
2.1.1 声表面波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| 第17-18页 |
2.1.2 声表面波器件的特点 | 第18-19页 |
2.2 叉指换能器(IDT)基本结构 | 第19页 |
2.3 叉指换能器模型 | 第19-29页 |
2.3.1 δ 函数模型 | 第19-22页 |
2.3.2 等效电路模型 | 第22-24页 |
2.3.3 耦合模(COM)模型 | 第24-29页 |
2.4 叉指换能器二阶效应 | 第29-35页 |
2.4.1 声电再生 | 第29-30页 |
2.4.2 电极反射 | 第30-32页 |
2.4.3 波速变化 | 第32-33页 |
2.4.4 叉指换能器结构与脉冲响应的关系 | 第33-34页 |
2.4.5 声体波辐射 | 第34-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3章 声表面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| 第36-47页 |
3.1 声表面波滤波器概况 | 第36-37页 |
3.2 单通道声表面波滤波器基本原理 | 第37-38页 |
3.3 单通道声表面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| 第38-41页 |
3.3.1 主要技术参数 | 第39-40页 |
3.3.2 窗口函数设计法 | 第40-41页 |
3.4 多通道声表面波滤波器基本原理 | 第41-42页 |
3.4.1 多通道声表面波滤波器的脉冲响应 | 第41页 |
3.4.2 脉冲响应的抽样 | 第41页 |
3.4.3 频率响应 | 第41-42页 |
3.5 多通道声表面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| 第42-46页 |
3.5.1 并联双滤波器的应用 | 第43页 |
3.5.2 变形多条耦合器(MSC)的应用 | 第43-44页 |
3.5.3 加权IDT的设计 | 第44-4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4章 COMSOL环境下声表面波滤波器设计 | 第47-62页 |
4.1 方案与选型 | 第47-48页 |
4.2 仿真工具的选取 | 第48-55页 |
4.2.1 COMSOL Multiphysics的介绍 | 第48-49页 |
4.2.2 全波时域 3D仿真 | 第49-52页 |
4.2.3 双输出IDT全波时域 3D仿真 | 第52-55页 |
4.3 声表面波射频滤波器设计 | 第55-61页 |
4.3.1 基片材料的选取 | 第55-57页 |
4.3.2 射频滤波器参数确定与版图设计 | 第57-59页 |
4.3.3 射频滤波器仿真优化 | 第59-6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5章 多通道声表面波滤波器设计 | 第62-72页 |
5.1 多通道声表面波滤波器设计的原理 | 第62-63页 |
5.2 双频WiFi双通道声表面波滤波器设计 | 第63-69页 |
5.2.1 WiFi工作频段概要 | 第63-64页 |
5.2.2 参数确定与版图设计 | 第64-65页 |
5.2.3 双通道声表面波滤波器参数设计 | 第65-66页 |
5.2.4 电阻匹配问题 | 第66页 |
5.2.5 双通道滤波器整体结构与COMSOL仿真 | 第66-69页 |
5.3 5G频段下插损过大问题的优化方案 | 第69-71页 |
5.3.1 插损分析 | 第69页 |
5.3.2 滤波器优化方案 | 第69-71页 |
5.4 优缺点对比 | 第71页 |
5.5 本章小节 | 第71-72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