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房屋建筑设备论文--空气调节、采暖、通风及其设备论文--空气调节论文--冷热负荷计算论文

基于建筑动态负荷计算及设备选型的“设计气象年”的构成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英文摘要第5-7页
1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提出的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暖通空调设计静态负荷计算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暖通空调设计动态负荷计算第12页
    1.2 常用典型气象年第12-14页
    1.3 现有逐时气象数据的使用局限性第14页
    1.4 课题提出的意义第14-16页
2 常用气象数据类型的介绍和比较第16-22页
    2.1 常用气象数据类型的介绍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参考年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标准气象年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典型气象年和典型代表年第17-18页
    2.2 我国现有能耗分析用代表年的数据分析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原始气象数据的质量分析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典型气象年的生成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19-22页
3 现有“极端气象年”的构成第22-26页
    3.1 基础数据统计年限的确定第22-23页
    3.2 气象参数的选择及权重分配第23-24页
    3.3“极端月”的选取原则第24-2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4 对“极端气象年”的优化分析第26-40页
    4.1 最小构成单位分析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“极端旬”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“极端日”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“极端时”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最优构成单位选取第29-33页
    4.2 气象数据衔接的处理第33页
    4.3 参数权重分配对“极端气象年”的影响第33-3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38-40页
5“设计气象年”的构成研究第40-58页
    5.1 现有气象数据的构成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5.2 构成“设计气象年”的气象数据可靠性第41页
    5.3 不保证率的确定方法研究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各国现有不保证率确定方法对比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我国不保证率的来源和依据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现有不保证率存在的问题第45页
    5.4“设计气象年”生成方法第45-46页
    5.5“设计气象年”与“典型气象年”数据的比较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代表城市选取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“设计气象年”与CSWD气象数据的比较第47-51页
    5.6 不同应用对象的“设计气象年”构成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用于建筑能耗模拟分析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用于空调系统设计模拟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用于供暖系统设计模拟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6.4 用于太阳能系统设计模拟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55-58页
6“设计气象年”的应用第58-84页
    6.1 模拟验证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能耗模拟软件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能耗模拟软件选取第59-60页
    6.2“设计气象年”用于能耗模拟及设备选型第60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建筑描述第61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模拟结果分析第70-82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82-84页
7 总结与展望第84-86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84-85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85-86页
致谢第86-88页
参考文献第88-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树32块主力油层微幅度构造及流动单元特征研究
下一篇:新型螺杆泵井防反转装置在油田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