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--商品流通论文--期货贸易论文

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的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学术研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中国学术研究第11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框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4-15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论文创新之处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论文不足之处第15-16页
第二章 价格发现理论第16-23页
    2.1 价格发现的理论界定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条件期望式表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无偏估计式表述第17页
    2.2 价格发现功能形成的市场条件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微观结构差异性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交易成本的影响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信息传递机制第19-20页
    2.3 影响价格发现功能发挥的因素第20-23页
第三章 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3-28页
    3.1 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存在的问题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高准入门槛与严格监管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参与主体结构不合理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市场交易规模限制第24-25页
    3.2 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关键性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从业人员结构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中介机构业务发展第26-28页
第四章 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实证分析第28-54页
    4.1 样本数据的选取第28-29页
    4.2 下跌阶段5分钟数据的实证分析第29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综合性统计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平稳性检验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建立可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价格发现贡献度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4.3 上涨阶段5分钟数据实证分析第3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综合性统计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平稳性检验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建立可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第42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价格发现贡献度分析第49页
    4.4 实证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下跌阶段与上涨阶段中价格发现功能的共性与差异性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对于出现差异性原因分析第51-54页
结论第54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8页
致谢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ClC-3通过NF-κB信号通路调控P-gp介导肿瘤细胞耐药的研究
下一篇:CpG-ODN对人膀胱癌细胞T24的作用以及与化疗药联用的药效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