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受美学视阈下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情感传达的研究
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绪论 | 第8-11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第二节 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纪录片情感传达的理论梳理 | 第11-14页 |
第一节 情感与纪录片审美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纪录片情感的表达与接受 | 第12-14页 |
一、纪录片情感叙事的主体关系 | 第12-13页 |
二、接受美学与情感接受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接受心理 | 第14-18页 |
第一节 观众的心理预期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观众对人物的情感认同 | 第15-16页 |
第三节 影像接受的过程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情感表达策略 | 第18-34页 |
第一节 情感具象化的视听呈现 | 第18-22页 |
一、人物的动作细节 | 第18-20页 |
二、人物语言 | 第20-21页 |
三、音乐元素的运用 | 第21-22页 |
四、场面调度 | 第22页 |
第二节 召唤结构的形成 | 第22-34页 |
一、影像符号的修辞——从具象到抽象 | 第23-31页 |
(一)隐喻与象征 | 第23-27页 |
(二)对比与映衬 | 第27-29页 |
(三)变形与幻化 | 第29-31页 |
二、深度参与——与电影外文本的互动 | 第31-34页 |
结语 | 第34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