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35页 |
1.1 生物传感器的概述 | 第9-12页 |
1.1.1 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| 第9-10页 |
1.1.2 生物传感器中的“绿色”技术 | 第10-12页 |
1.2 生物传感器发展历程及意义 | 第12-16页 |
1.2.1 国际发展概况 | 第15页 |
1.2.2 国内发展概况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 纸质微流体生物传感器 | 第16-18页 |
1.4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| 第18-20页 |
1.4.1 生物传感器的三大分类 | 第18页 |
1.4.2 各种不同种类生物传感器原理 | 第18-20页 |
1.5 主流生物传感技术 | 第20-30页 |
1.5.1 纸质微流体分析设备(μPAD) | 第20-25页 |
1.5.2 聚合酶链式反应 | 第25-28页 |
1.5.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技术(SPR) | 第28-30页 |
1.6 葡萄糖传感器 | 第30-32页 |
1.6.1 葡萄糖传感器种类 | 第30-31页 |
1.6.2 葡萄糖传感器检测方法 | 第31-32页 |
1.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32-35页 |
1.7.1 研究内容 | 第32-33页 |
1.7.2 技术路线 | 第33-35页 |
第二章 纸质微流体及“咖啡环”现象 | 第35-52页 |
2.1 椭偏成像蛋白质芯片 | 第35-45页 |
2.1.1 椭偏测量基本原理 | 第35-37页 |
2.1.2 椭偏测量系统结构 | 第37-39页 |
2.1.3 椭偏成像生物传感器实验条件 | 第39-41页 |
2.1.4 椭偏成像传感器 | 第41-44页 |
2.1.5 椭偏成像检测技术总结 | 第44-45页 |
2.2 纸质微流体生物传感器 | 第45-48页 |
2.2.1 纸质微流体技术的优势 | 第45页 |
2.2.2 纸质微流体技术中的缺陷 | 第45-46页 |
2.2.3 纸质微流体技术中的“咖啡环”现象 | 第46-48页 |
2.3 物质聚集现象造成的信号偏移 | 第48-5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三章 液滴浸润驱动控制 | 第52-77页 |
3.1 多孔介质中流体浸润驱动基本理论 | 第52-57页 |
3.1.1 纳维-斯托克斯方程 | 第52-54页 |
3.1.2 达西定律(Darcy定律) | 第54-56页 |
3.1.3 Brinkman方程 | 第56-57页 |
3.2 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 | 第57-59页 |
3.2.1 质量守恒、状态方程 | 第57-58页 |
3.2.2 边界层微流动理论 | 第58-59页 |
3.3 液滴浸润驱动理论机制 | 第59-67页 |
3.3.1 液滴驱动控制思路来源 | 第59页 |
3.3.2 液滴浸润驱动理论建模 | 第59-67页 |
3.4 微流体仿真技术 | 第67-68页 |
3.5 v_b、L_a、L_b数值仿真分析 | 第68-70页 |
3.6 v_b、L_a、L_b实验研究 | 第70-75页 |
3.7 速度控制的机制 | 第75页 |
3.8 低速纸质载体的优势 | 第75-76页 |
3.9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四章 载体的制备 | 第77-99页 |
4.1 纸质微流体制作工艺 | 第77-83页 |
4.2 饱和系数n对速度的影响研究 | 第83-87页 |
4.3 纸质载体材料选取 | 第87-91页 |
4.3.1 调控技术中关键性参数影响研究 | 第88-90页 |
4.3.2 纸基材料的选择 | 第90-91页 |
4.4 反应区形状研究 | 第91-92页 |
4.5 反应区角度建模优化 | 第92-96页 |
4.5.1 建模分析 | 第92-94页 |
4.5.2 对速度造成影响的参数仿真分析 | 第94-96页 |
4.6 纸基尺寸的研究 | 第96-97页 |
4.7 低速纸质载体制备 | 第97-98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98-99页 |
第五章 低速纸质载体的应用研究 | 第99-121页 |
5.1 制备葡萄糖传感器 | 第99-101页 |
5.1.1 化学制品和实验设备 | 第99页 |
5.1.2 化学反应方式及实验 | 第99-100页 |
5.1.3 性能指标 | 第100-101页 |
5.2 实验优化 | 第101-104页 |
5.2.1 温度、时间、酶的优化 | 第101-102页 |
5.2.2 扫描参数优化 | 第102-104页 |
5.3 物质分布均匀性的量化 | 第104-105页 |
5.4 反应区物质分布研究 | 第105-108页 |
5.5 “咖啡环”现象的解决问题 | 第108-109页 |
5.6 葡萄糖溶液检测研究 | 第109-111页 |
5.6.1 比色反应 | 第109-110页 |
5.6.2 性能参数 | 第110-111页 |
5.7 人体健康信息的数据采集系统 | 第111-115页 |
5.7.1 人体健康信息的数据采集系统原理 | 第111-112页 |
5.7.2 优化分析方法 | 第112-113页 |
5.7.3 葡萄糖溶液检测 | 第113-115页 |
5.8 增强比色信号的研究 | 第115-119页 |
5.8.1 ΔRGB算法 | 第115-117页 |
5.8.2 ΔRGB算法分析葡萄糖 | 第117-118页 |
5.8.3 ΔRGB算法对检测限的影响 | 第118-119页 |
5.9 本章小结 | 第119-121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21-124页 |
6.1 完成的主要工作 | 第121-123页 |
6.2 进一步的工作和展望 | 第123-124页 |
致谢 | 第124-1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6-137页 |
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137-1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