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地方政治论文

宁波市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引言第8-9页
1. 绪论第9-13页
    1.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国外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思路、方法、创新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思路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方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的创新点第12-13页
2.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3-17页
    2.1 概念解读及城镇化的特点、缺陷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城市化和城镇化的概念解读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传统城镇化的特点和缺陷第13-14页
    2.2 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本质要求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第15页
    2.3 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基础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城乡一体化理论第16-17页
3. 宁波市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分析第17-22页
    3.1 宁波市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滞后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第18页
    3.2 宁波市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制度性障碍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经济制约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思想认识的制约第21-22页
4.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宁波市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第22-33页
    4.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及构成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指标体系的构成第22-25页
    4.2 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新型城镇化水平第25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宁波市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算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宁波市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结果及分析第29-33页
5. 宁波市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发展的SWOT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5.1 宁波市推进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的优势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国家政策支持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经济实力较强第33页
    5.2 宁波市推进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的劣势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第34页
    5.3 宁波市推进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的机遇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处在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国家和宁波市的政策支持第34-35页
    5.4 宁波市推进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的挑战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仍然突出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城镇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第35-36页
6. 对策建议第36-41页
    6.1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建立健全社保体系第37-38页
    6.2 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推动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推动科技创新第39页
    6.3 解放思想、转变观念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正确认识“以人为核心”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坚持科学规划,提升城市内涵建设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,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第40-41页
7. 结论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5页
致谢第45页

论文共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结构可靠度响应面法研究及其工程应用
下一篇:1937—1946甘肃学院学生救助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