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文学广告(1919-1949):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式
| 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绪论 | 第7-14页 |
| 一、选题缘由及研究目的 | 第7-8页 |
| 二、研究对象的界定及文献选取 | 第8-10页 |
| 三、本文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四、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| 五、本文的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| 第一章 新文学广告式批评的发生语境和批评立场 | 第14-23页 |
| 第一节 新文学广告式批评的生长环境 | 第14-18页 |
| 一、文化语境: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生长环境 | 第14-16页 |
| 二、媒介语境:新文学报刊提供了媒介平台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节 新文学广告式批评的批评立场 | 第18-23页 |
| 一、文学批评家立场:发现和建构文学美 | 第19-21页 |
| 二、文化商人的立场:文学与商业的融合 | 第21-23页 |
| 第二章 新文学广告式批评的批评范式 | 第23-36页 |
| 第一节 品评型批评模式 | 第23-30页 |
| 一、“品”的批评模式 | 第23-26页 |
| 二、“评”的批评模式 | 第26-30页 |
| 第二节 诗化型批评模式 | 第30-36页 |
| 一、象喻式批评范式 | 第30-32页 |
| 二、创作型批评范式 | 第32-36页 |
| 第三章 新文学广告式批评的特点 | 第36-48页 |
| 第一节 新文学广告式批评的文学性 | 第36-41页 |
| 一、艺术直觉:注重批评的情感体验 | 第36-39页 |
| 二、唯美色彩:批评视界的单一性 | 第39-41页 |
| 第二节 新文学广告式批评的商业色彩 | 第41-48页 |
| 一、名人代言:注重构建品牌效应 | 第42-44页 |
| 二、消费之欲:注重刺激购买欲望 | 第44-48页 |
| 第四章 新文学广告式批评的批评史意义 | 第48-59页 |
| 第一节 构建开放型的文学批评形式 | 第48-53页 |
| 一、构建开放型批评话语 | 第49-51页 |
| 二、构建公共的言论空间 | 第51-53页 |
| 第二节 开拓了文学批评的新形态 | 第53-59页 |
| 一、推动文学批评大众化 | 第54-55页 |
| 二、拓展了新的批评界面 | 第55-59页 |
| 结语 | 第59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| 附录:新文学广告样式选录 | 第65-87页 |
|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87-88页 |
| 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