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论著摘要 | 第5-7页 | 
| 英文论著摘要 | 第7-8页 | 
| 英文缩略词表 | 第9-10页 | 
| 前言 | 第10-11页 | 
| 1 导论 | 第11-16页 | 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 
| 1.2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 
| 1.3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 
| 1.4 相关概念 | 第12-13页 | 
| 1.5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 
| 1.6 研究思路、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 
| 2 中药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及法律法规 | 第16-24页 | 
| 2.1 相关理论 | 第16-19页 | 
| 2.2 相关法律法规 | 第19-24页 | 
| 3 我国中药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| 第24-51页 | 
| 3.1 中药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方法设计 | 第24-25页 | 
| 3.2 中药行业及人力资源概述 | 第25-28页 | 
| 3.3 中药产业及其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结果 | 第28-35页 | 
| 3.4 中药社会公共服务及其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结果 | 第35-41页 | 
| 3.5 中药行业及其人力资源分析 | 第41-51页 | 
| 4 我国中药人力资源社会需求的预测模型 | 第51-59页 | 
| 4.1 中药人才社会需求一元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| 第51-53页 | 
| 4.2 我国中药人力资源社会需求的预测 | 第53-59页 | 
| 5 我国中药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59-61页 | 
| 5.1 中药人力资源的社会存量总体匮乏 | 第59页 | 
| 5.2 中药人力资源的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| 第59页 | 
| 5.3 中药人力资源的人才能级结构层次偏低 | 第59-60页 | 
| 5.4 中药人力资源的科研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| 第60页 | 
| 5.5 零售药店配备执业药师仍存在“双量”问题 | 第60-61页 | 
| 6 我国中药人力资源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| 第61-64页 | 
| 6.1 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,建设良好中药行业大环境 | 第61页 | 
| 6.2 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培养中药学类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 | 第61页 | 
| 6.3 深化机制改革,完善中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| 第61-62页 | 
| 6.4 注重继承创新,加强中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| 第62页 | 
| 6.5 规范中药产业秩序,创造优越工作条件 | 第62页 | 
| 6.6 改变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边缘化的窘境,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 | 第62-64页 | 
| 7 结论与讨论 | 第64-65页 | 
| 7.1 结论 | 第64页 | 
| 7.2 结论 | 第64-65页 | 
|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| 第65-66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 
| 附录 | 第69-73页 | 
| 综述 | 第73-80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78-80页 | 
| 个人简介 | 第80页 | 
|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| 第80-81页 | 
| 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