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2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导论 | 第11-19页 |
| 一、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三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| 四、论文结构 | 第15-17页 |
| 五、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| 第17-19页 |
| 第一章 低潮高地概述 | 第19-27页 |
| 第一节 问题的产生 | 第19-23页 |
| 一、产生背景 | 第20-22页 |
| 二、低潮高地的概念 | 第22-23页 |
| 三、问题的产生 | 第23页 |
| 第二节 国际公约中低潮高地的发展 | 第23-26页 |
| 一、1930年会议 | 第24页 |
| 二、第一次和第二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| 第24-26页 |
| 三、第三次海洋法会议 | 第26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二章 《海洋法公约》中不同位置低潮高地的法律地位 | 第27-35页 |
| 第一节 领海内的低潮高地 | 第27-29页 |
| 一、领海基线 | 第27-28页 |
| 二、作为领海基线测算点的低潮高地 | 第28-29页 |
| 第二节 领海外的低潮高地 | 第29-30页 |
| 一、毗连区内的低潮高地 | 第29-30页 |
| 二、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内的低潮高地 | 第30页 |
| 第三节 低潮高地与《海洋法公约》中的其他制度 | 第30-34页 |
| 一、低潮高地与岛屿 | 第30-33页 |
| 二、低潮高地与岩礁 | 第33-34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三章 低潮高地与领土主权 | 第35-43页 |
| 第一节 领土主权概述 | 第35-36页 |
| 第二节 领土的取得方式 | 第36-39页 |
| 一、传统方式 | 第36页 |
| 二、现代方式 | 第36-39页 |
| 第三节 低潮高地能否成为领土 | 第39-41页 |
| 一、卡塔尔诉巴林案 | 第39-40页 |
| 二、马来西亚诉新加坡案 | 第40-41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| 第四章 南海低潮高地 | 第43-54页 |
| 第一节 仲裁案中的岛礁问题 | 第43-47页 |
| 一、对相关岛礁的定性 | 第43-44页 |
| 二相关岛礁的情况 | 第44-47页 |
| 第二节 南海地位的影响 | 第47-51页 |
| 一、对于南海地位的各种观点 | 第47-50页 |
| 二南海地位对南海岛礁地位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| 第三节 南海岛礁的主权取得 | 第51-53页 |
| 一、我国对南海岛礁的主权取得 | 第51-52页 |
| 二、断续线对南海低潮高地主权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结语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60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0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