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绪论 | 第7-16页 |
| 一、选题背景 | 第7-8页 |
| 二、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| (一) 理论意义 | 第8页 |
| (二) 实践意义 | 第8-9页 |
| 三、文献综述 | 第9-13页 |
| (一) 婚礼习俗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| (二) 传播与文化变迁的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| (三) 关于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五、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| 六、调研点概况及选点说明 | 第14-16页 |
| 第一章 传统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 | 第16-34页 |
| 一、传统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婚俗 | 第16-31页 |
| (一) 婚礼前期准备 | 第16-21页 |
| (二) 婚礼 | 第21-31页 |
| 二、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的文化特色 | 第31-34页 |
| (一) 丰富而深厚的民俗文化 | 第31页 |
| (二) 古老而虔诚的宗教文化 | 第31-32页 |
| (三) 热烈而浓郁的英雄崇拜 | 第32页 |
| (四) 优美而生动的祝赞词 | 第32-34页 |
| 第二章 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习俗的延续(1947—1966) | 第34-44页 |
| 一、鄂尔多斯蒙古族婚俗的变迁情况 | 第34-37页 |
| (一) 定亲 | 第34-35页 |
| (二) 娶亲 | 第35页 |
| (三) 女方婚礼 | 第35-37页 |
| (四) 男方婚礼 | 第37页 |
| 二、鄂尔多斯蒙古族婚俗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37-44页 |
| (一) 通过人际传播方式进行的汉文化渗透 | 第37-40页 |
| (二) 贫富差距 | 第40-44页 |
| 第三章 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习俗的断裂(1966—1978) | 第44-47页 |
| 一、婚俗变迁状况 | 第44-45页 |
| 二、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助推下婚俗的断裂 | 第45-47页 |
| 第四章 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习俗的复兴(1978—2015) | 第47-61页 |
| 一、现代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 | 第47-56页 |
| (一) 农村牧区临时蒙古包里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 | 第47-50页 |
| (二) 城市现代化酒店内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 | 第50-51页 |
| (三) 现代鄂尔多斯蒙古族婚俗的变迁 | 第51-56页 |
| 二、大众传播时代鄂尔多斯蒙古族婚俗的传承 | 第56-61页 |
| (一) 歌舞剧《鄂尔多斯婚礼》 | 第57-59页 |
| (二) 电视剧《鄂尔多斯婚礼》 | 第59-61页 |
| 第五章 传播对鄂尔多斯蒙古族婚俗变迁的影响分析 | 第61-69页 |
| 一、人际传播的主导性影响 | 第61-64页 |
| 二、组织传播的正负面影响 | 第64-66页 |
| (一) 组织传播对鄂尔多斯蒙古族婚俗的消极影响 | 第64-65页 |
| (二) 组织传播对鄂尔多斯蒙古族婚俗的积极影响 | 第65-66页 |
| 三、大众传播的加速作用 | 第66-69页 |
| 结语 | 第69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| 附录 | 第73-75页 |
| 一、访谈提纲 | 第73-74页 |
| 二、访谈对象简表 | 第74-75页 |
|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| 第75-76页 |
| 后记 | 第76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