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大气科学(气象学)论文--气象基本要素、大气现象论文--水汽、凝结和降水论文--降水论文--普通降水论文--降水引起的灾害论文

我国干旱变化规律及典型引黄灌区干旱预报方法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9-2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干旱识别和度量方法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干旱频率分析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我国干旱时空变化规律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干旱监测、预报与管理第17-21页
    1.3 以往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1-23页
    1.4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23-25页
第2章 干旱事件时空连续识别方法第25-41页
    2.1 概述第25页
    2.2 干旱指标计算方法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SPI指标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RDI和SPEI指标计算方法第28-31页
    2.3 时空连续的干旱事件三维识别方法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干旱事件一维和二维识别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干旱事件三维识别方法第32-35页
    2.4 三维干旱识别方法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应用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研究区域和采用数据简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近50年我国西南地区干旱事件识别第36-40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40-41页
第3章 基于多变量的干旱频率分析方法第41-64页
    3.1 概述第41页
    3.2 基于Copula函数的多变量频率分析方法第41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Sklar定理和Copula函数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Copula函数的频率分析流程第43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基于多变量联合概率分布的干旱重现期计算第50-51页
    3.3 基于历时-面积-烈度的西南干旱频率计算第51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干旱历时、面积和烈度的相关性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基于单变量的干旱频率计算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基于双变量的干旱频率计算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基于三变量的干旱频率计算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典型干旱事件的重现期计算第58-59页
    3.4 频率分析中的不确定性讨论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概率分布函数和Copula函数对重现期的影响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取样干旱历时阈值对重现期的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62-64页
第4章 近50年我国干旱时空变化规律第64-83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64页
    4.2 采用的数据及其处理第64-66页
    4.3 影响干旱的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第66-70页
    4.4 干旱指标的变化趋势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不同干旱指标比较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不同干旱指标的变化趋势第71-72页
    4.5 干旱事件时空变化分析第72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近50年干旱事件识别及频率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近50年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规律第74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典型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过程第79-81页
    4.6 小结第81-83页
第5章 华北平原典型引黄灌区干旱预报方法研究第83-111页
    5.1 概述第83页
    5.2 研究区域简介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位山灌区简介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位山生态水文观测站简介第84-85页
    5.3 位山引黄灌区干旱特征分析第85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黄河花园口天然径流过程模拟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花园口水文干旱与位山灌区气象干旱的遭遇分析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位山引黄灌区的干旱频率分析第91-92页
    5.4 引黄灌区的水文-气象综合干旱指标第92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综合干旱指标构建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综合指标与单一指标的比较第94-95页
    5.5 位山引黄灌区的干旱预报方法第95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黄河花园口水文站的中长期径流预报第96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位山引黄灌区土壤墒情短期预报第101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基于干旱预报的位山引黄灌区灌溉管理第109-110页
    5.6 小结第110-111页
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11-116页
    6.1 主要研究成果第111-114页
    6.2 主要创新点第114页
    6.3 研究中的不足及展望第114-116页
参考文献第116-127页
致谢第127-129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9-130页

论文共13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郑州市H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
下一篇:《庄子?逍遥游》想象观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