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3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2 研究领域现状 | 第15-29页 |
1.2.1 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领域现状 | 第15-24页 |
1.2.2 脑电技术在服装舒适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| 第24-28页 |
1.2.3 相关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| 第28-29页 |
1.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9-30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29-30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30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30-33页 |
1.4.1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| 第30-32页 |
1.4.2 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32-33页 |
1.4.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9页 |
第二章 基于脑电技术的服装压力舒适性评价方法的理论研究 | 第39-61页 |
2.1 脑电的电生理基础与基本特征 | 第39-47页 |
2.1.1 大脑皮层 | 第39-40页 |
2.1.2 脑电活动的起源 | 第40-41页 |
2.1.3 脑电的基本特征 | 第41-43页 |
2.1.4 脑电的记录与分析方法 | 第43-47页 |
2.2 事件相关电位(ERPs) | 第47-54页 |
2.2.1 分类 | 第48页 |
2.2.2 ERPs技术的优缺点 | 第48页 |
2.2.3 主要ERPs成分 | 第48-50页 |
2.2.4 ERPs实验及数据的离线分析 | 第50-54页 |
2.3 基于脑电技术的服装压力舒适性评价方法及原理 | 第54-57页 |
2.3.1 服装压力产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| 第54-55页 |
2.3.2 脑电与人体情绪 | 第55-56页 |
2.3.3 脑电与人体生理 | 第56-57页 |
2.3.4 脑电在相关学科的应用 | 第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第三章 基于主客观相结合方法的服装压力舒适性评测 | 第61-74页 |
3.1 研究方案 | 第61-67页 |
3.1.1 研究目的 | 第61页 |
3.1.2 研究对象 | 第61-62页 |
3.1.3 实验材料 | 第62-63页 |
3.1.4 实验仪器 | 第63-64页 |
3.1.5 研究方法 | 第64-67页 |
3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7-72页 |
3.2.1 主观实验结果 | 第67页 |
3.2.2 客观实验结果 | 第67-70页 |
3.2.3 主客观数据结果相关性 | 第70-72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第四章 基于脑电图技术的服装压力舒适性评测 | 第74-92页 |
4.1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案 | 第74-77页 |
4.1.1 研究目的与原理 | 第74-75页 |
4.1.2 研究方案 | 第75-77页 |
4.2 研究内容 | 第77-81页 |
4.2.1 试验准备 | 第77-78页 |
4.2.2 脑电数据采集 | 第78页 |
4.2.3 脑电数据离线分析 | 第78-81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81-90页 |
4.3.1 服装压力对EEG的影响 | 第81-85页 |
4.3.2 压力大小对EEG的影响 | 第85-88页 |
4.3.3 服装压力刺激激活脑区溯源 | 第88页 |
4.3.4 压力舒适性主观评价与α波频谱能量的关系 | 第88-9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2页 |
第五章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服装压力舒适性评测 | 第92-108页 |
5.1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案 | 第92-95页 |
5.1.1 研究目的 | 第92-93页 |
5.1.2 研究方案 | 第93-95页 |
5.2 ERPs实验内容 | 第95-100页 |
5.2.1 刺激材料 | 第95页 |
5.2.2 刺激程序 | 第95页 |
5.2.3 ERPs实验内容 | 第95-97页 |
5.2.4 数据离线分析与分析方法 | 第97-100页 |
5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100-105页 |
5.3.1 服装压力对行为数据的影响 | 第100-101页 |
5.3.2 服装压力对ERPs的早期成分的影响 | 第101-103页 |
5.3.3 服装压力对ERPs差异波的影响 | 第103-104页 |
5.3.4 服装压力对抑制能力的影响 | 第104-10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08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8-112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108-109页 |
6.2 主要创新点 | 第109-110页 |
6.3 局限性与展望 | 第110-112页 |
致谢 | 第112-113页 |
附录 1: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13-114页 |
附录 2:文中出现的专业名词与缩写 | 第114-115页 |
附录 3:实验用刺激材料编写程序 | 第115-118页 |
附录 4:部分实验数据 | 第118-11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