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特种结构材料论文

金银纳米颗粒与碘作用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散射成像研究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缩写符号对照表第12-13页
第1章 论文选题依据第13-29页
    1.1 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第1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LSPR性质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暗场光散射成像技术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金银纳米颗粒暗场光散射成像的应用第16-25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、研究目标、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目标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26页
    1.4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关键技术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可行性分析第27-29页
第2章 原位实时监控银纳米颗粒与KI/I_2的作用第29-41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29-30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仪器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试剂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AgNPs的制备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AgNPs与KI/I_2反应过程的监测第31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31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银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吸收光谱表征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银纳米颗粒的暗场显微成像表征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暗场光散射实时成像AgNPs与KI/I_2的相互作用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反应前后的银纳米颗粒的形貌变化第36-39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39-41页
第3章 利用暗场显微技术实时监控KI/I_2诱导的单个金纳米颗粒的腐蚀过程第41-55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41-42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材料和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AuNSs的合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AuNRs的合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AuNTs的合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AuNPs的腐蚀过程第43-44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44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AuNPs的形态表征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AuNPs与KI/I_2作用的暗场显微成像表征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AuNPs与KI/I_2作用的扫描电镜和暗场显微镜表征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AuNPs与KI/I_2作用的单纳米颗粒水平的光谱表征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金纳米颗粒腐蚀前后的进一步表征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三种金纳米颗粒的FDTD模拟计算第53-54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54-55页
第4章 银包覆的金纳米棒与碘作用的光散射成像第55-65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55-56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仪器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试剂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银包覆的金纳米棒的合成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银包覆的金纳米棒及其与碘溶液作用的暗场成像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数据处理第57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57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Au@Ag NRs的形貌和吸收光谱表征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Au@Ag NRs的暗场显微成像表征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Au@Ag NRs与碘作用的SEM表征第62-63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63-65页
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5-69页
    5.1 全文总结第65-66页
    5.2 前景展望第66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9页
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79-81页
致谢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前景理论的代建制寻租博弈分析
下一篇:船坞生产流程优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