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基础科学论文--建筑物理学论文--建筑声学论文

高校开放式研究室声环境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绪论第9-20页
    1.1 选题依据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趋势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相关研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国内相关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拟解决的问题第18页
    1.5 研究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技术路线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创新之处第18-20页
第2章 开放式研究室声环境评价方法第20-31页
    2.1 主观评价方法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调查问卷设计原则与步骤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调查问卷的基本构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调查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第22-23页
    2.2 开放式研究室声环境测量前期工作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研究室声环境的评价参数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声源声功率级测量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使用仪器系统校准第28-29页
    2.3 开放式研究室声环境客观评价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学校及办公建筑相关噪声标准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各类标准和文献对于语言私密度相关参量的规定第30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3章 开放式研究室声环境主观评价与结果分析第31-44页
    3.1 高校开放式研究室主观问卷设计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开放式研究室问卷关注的内容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问卷情况说明第31-32页
    3.2 问卷结果分析第3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问卷分析处理方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主观问卷描述性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主观问卷组间归纳性统计分析第34-43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4章 开放式研究室声环境测量与结果分析第44-54页
    4.1 开放式研究室声环境测量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室内声环境测量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测量条件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各研究室实际测量第45-48页
    4.2 客观数据结果及分析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条件1测量结果与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条件2测量结果与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2-54页
第5章 基于掩蔽效应的开放式研究室声环境研究第54-64页
    5.1 实验参与者和实验场所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参与者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实验场所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实验环境设计第55-56页
    5.2 实验方法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问卷设计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任务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实验设计第57-58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分析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各测试任务结果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声环境主观评价结果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疲劳度结果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2-64页
第6章 结论第64-66页
    6.1 论文结论与贡献第64-65页
    6.2 局限与展望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9页
致谢第69-71页
个人简历第71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1-73页
附录A 高校开放式工作室室内环境调查第73-75页
附录B 问卷一第75-77页
附录C 问卷第77-78页
附录D 问卷第78-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云计算的髙铁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BGE公司营销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