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市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15-25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7页 |
2.1.1 区域物流及区域物流产业 | 第15-16页 |
2.1.2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| 第16-17页 |
2.1.3 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 | 第17页 |
2.2 物流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回顾 | 第17-21页 |
2.2.1 比较优势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2.2 竞争优势理论 | 第18-20页 |
2.2.3 技术创新理论 | 第20页 |
2.2.4 制度创新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| 第21-25页 |
2.3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21-22页 |
2.3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22-25页 |
第3章 重庆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5-37页 |
3.1 重庆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| 第25-30页 |
3.1.1 物流产业规模 | 第25-27页 |
3.1.2 物流产业结构 | 第27-28页 |
3.1.3 物流产业绩效 | 第28-29页 |
3.1.4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| 第29-30页 |
3.1.5 物流服务能力 | 第30页 |
3.2 重庆物流产业发展的优势 | 第30-32页 |
3.2.1 地理区位优势 | 第30页 |
3.2.2 交通运输优势 | 第30-31页 |
3.2.3 政策支持优势 | 第31-32页 |
3.3 重庆物流产业发展的劣势 | 第32-33页 |
3.3.1 物流基础设施滞后 | 第32页 |
3.3.2 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| 第32页 |
3.3.3 高级物流人才短缺 | 第32-33页 |
3.3.4 物流政策法规缺失 | 第33页 |
3.4 重庆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3-37页 |
3.4.1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| 第33-34页 |
3.4.2 经济发展水平 | 第34页 |
3.4.3 信息技术水平 | 第34-35页 |
3.4.4 相关产业发展水平 | 第35页 |
3.4.5 政府政策支持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重庆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设计 | 第37-53页 |
4.1 物流产业竞争力理论模型 | 第37-38页 |
4.2 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8-44页 |
4.2.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| 第38-39页 |
4.2.2 物流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确立 | 第39-44页 |
4.3 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| 第44-53页 |
4.3.1 主成分方法介绍 | 第45-52页 |
4.3.2 系统聚类分析法介绍 | 第52-53页 |
第5章 重庆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 | 第53-67页 |
5.1 样本选取、指标筛选与数据来源 | 第53页 |
5.2 重庆市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比较分析 | 第53-56页 |
5.3 重庆市物流产业软硬竞争力比较分析 | 第56-67页 |
5.3.1 重庆市物流产业硬竞争力比较分析 | 第56-63页 |
5.3.2 重庆市物流产业软竞争力比较分析 | 第63-67页 |
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| 第67-73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7-68页 |
6.2 对策建议 | 第68-70页 |
6.2.1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| 第68页 |
6.2.2 推动区域物流协调联动发展 | 第68-69页 |
6.2.3 加快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建设 | 第69页 |
6.2.4 引进培养物流专业各类人才 | 第69-70页 |
6.2.5 制定专项物流管理法律法规 | 第70页 |
6.3 研究展望 | 第70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79-81页 |
附录 | 第81-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