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8页 |
1.1.1 腐殖酸的概述 | 第13页 |
1.1.2 腐殖酸的危害 | 第13-14页 |
1.1.3 腐殖酸的处理技术 | 第14-18页 |
1.2 微波辅助氧化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1.2.1 微波催化氧化的机理 | 第18-19页 |
1.2.2 负载金属活性炭在微波反应中的作用 | 第19页 |
1.3 研究意义与内容 | 第19-21页 |
1.3.1 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5页 |
2.1 实验仪器与药品 | 第21-22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2.1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2页 |
2.2.2 腐殖酸溶液的配置 | 第22页 |
2.2.3 磷酸缓冲溶液的配置 | 第22-23页 |
2.2.4 微波/Co_3O_4-CuO-AC/过氧化物降解腐殖酸实验 | 第23页 |
2.2.5 微波/Co_3O_4-CuO-AC/过氧化物影响因素与反应机理实验 | 第23页 |
2.3 分析方法 | 第23-25页 |
2.3.1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23-24页 |
2.3.2 腐殖酸的分析 | 第24页 |
2.3.3 TOC的分析 | 第24页 |
2.3.4 pH的分析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微波/Co_3O_4-CuO-AC/H_2O_2体系降解腐殖酸研究 | 第25-37页 |
3.1 影响因素及其动力学分析 | 第25-32页 |
3.1.1 H_2O_2浓度对腐殖酸降解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3.1.2 Co_3O_4-CuO-AC投加量对腐殖酸降解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3.1.3 初始pH值对腐殖酸降解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3.1.4 微波温度对腐殖酸降解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3.1.5 HCO_3~-及Cl~-对腐殖酸降解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3.2 微波/Co_3O_4-CuO-AC/H_2O_2体系氧化机理探究 | 第32-36页 |
3.2.1 自由基淬灭剂对氧化效果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2.2 自由基的捕集及定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2.3 微波、Co_3O_4-CuO-AC与H_2O_2协同作用机理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3 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MW/Co_3O_4-CuO-AC/Na_2S_2O_8体系降解腐殖酸研究 | 第37-47页 |
4.1 影响因素及其动力学分析 | 第37-44页 |
4.1.1 Na_2S_2O_8浓度对腐殖酸降解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4.1.2 Co_3O_4-CuO-AC投加量对腐殖酸降解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1.3 初始pH值对腐殖酸降解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4.1.4 微波温度对腐殖酸降解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4.1.5 HCO_3~-及Cl~-对腐殖酸降解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4.2 微波/Co_3O_4-CuO-AC/ Na_2S_2O_8体系机理探究 | 第44-46页 |
4.2.1 自由基淬灭剂对氧化效果的影响 | 第44页 |
4.2.2 自由基的捕集及定性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2.3 微波、Co_3O_4-CuO-AC与Na_2S_2O_8协同作用机理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3 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7-53页 |
5.1 BET及孔径分析 | 第47页 |
5.2 SEM分析 | 第47-48页 |
5.3 XRD分析 | 第48-49页 |
5.4 XPS分析 | 第49-50页 |
5.5 小结 | 第50-5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6.1 结论 | 第53-54页 |
6.2 展望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