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系统论文--自动控制、自动控制系统论文

基于ARM和μC/OS-Ⅱ的电喷雾萃取电离源参数控制系统设计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直接离子化技术研究现状第13-18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第18-20页
第2章 电喷雾萃取电离技术的装置及应用第20-26页
    2.1 EESI技术的原理第20-21页
    2.2 EESI源装置的结构及装置特点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EESI源的结构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EESI源的装置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EESI技术的特点第23-24页
    2.3 EESI技术的应用领域第24-2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第3章 基于ARM和μC/OS-Ⅱ的EESI参数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第26-36页
    3.1 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3.2 系统总体技术指标第27-28页
    3.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技术路线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系统总体结构第29-30页
    3.4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嵌入式操作系统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μC/OS-Ⅱ实时操作系统第31页
    3.5 ARM微处理器选型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ARM微处理器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STM32处理器第32-34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34-36页
第4章 硬件系统的设计第36-60页
    4.1 硬件系统的设计方案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硬件资源分配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硬件结构设计第36-38页
    4.2 微处理器单元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STM32F4主控芯片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芯片供电电路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系统时钟电路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复位电路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JTAG下载电路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USB通信电路第41页
    4.3 供电单元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供电需求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+5V、+2.5V电源电路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+3.3V电源电路第43页
    4.4 温度控制单元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温度传感器选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温度测量电路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加热电路第45-46页
    4.5 湿度检测单元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湿度传感器选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SHT11接口电路第47页
    4.6 高压控制单元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高压电源模块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高压控制电路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高压源接口电路第49-50页
    4.7 电机控制单元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步进电机及驱动器选型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电机控制接口电路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7.3 限位检测电路第53-55页
    4.8 数据操作单元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8.1 EEPROM存储电路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8.2 FLASH电路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8.3 SD卡电路第55-56页
    4.9 液晶显示及触屏单元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9.1 ATK-7’TFTLCD模块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9.2 液晶触摸屏接口电路第57-58页
    4.10 硬件PCB设计第58-59页
    4.11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5章 软件系统的设计第60-84页
    5.1 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案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软件开发环境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软件设计的关键技术第61页
    5.2 μC/OS-Ⅱ移植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OS_CPU.H文件的编写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OS_CPU.C文件的编写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OS_CPU_A.ASM文件的编写第65-67页
    5.3 μC/GUI的移植第67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μC/GUI的软件层次结构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μC/GUI配置文件的修改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LCD驱动程序的编写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μC/GUI图形界面设计第70-72页
    5.4 软件应用程序设计第72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温度控制任务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湿度检测任务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高压控制任务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电机控制任务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数据操作任务第80-82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2-84页
第6章 系统性能测试与表征第84-92页
    6.1 系统整体调试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硬件联机调试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软件功能调试第85-86页
    6.2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温度控制测试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相对湿度测试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高压控制测试第88-89页
    6.3 热辅助EESI-MS实验平台的表征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实验条件优化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实验表征结果第90-91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91-92页
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92-94页
    7.1 总结第92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92-94页
致谢第94-96页
参考文献第96-101页
附录第101页

论文共10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环境反向散射的无源无线通信系统研究与实现
下一篇:核废料处置库巷道衬砌热力耦合试验与模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