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

中国—中亚金融合作的理论、基础与机制研究

摘要第4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第1章 导论第14-25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的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问题的提出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的意义第15-17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际金融合作理论方面的文献综述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有关区域金融合作的相关研究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有关区域金融合作方面的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有关伊斯兰金融方面的相关研究第21-22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思路、内容及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方法第23页
    1.4 有关概念和范围的界定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中亚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金融合作第24-25页
第2章 国际金融合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第25-38页
    2.1 国际金融合作的理论基础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最优货币区(OCA)理论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理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区域金融中心理论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宏观经济相互依存理论第31页
    2.2 国际金融合作的实践第31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东亚金融合作的实践历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东亚金融合作的模式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东亚金融合作的演化路径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东亚金融合作的启示第36-38页
第3章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的现实需要第38-105页
    3.1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对比第38-8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中亚各国经济发展现状第38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中国经济经济发展现状第73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第86-88页
    3.2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的动力第88-9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应对双方经贸关系不断深化的需要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应对防范区域金融危机的需要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应对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发展的需要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需要第93-94页
    3.3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的基础第94-9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战略目标和政策平台推动金融合作的深化第94-9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较高的经济开放程度推进了金融金融合作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中亚金融合作的需求和共赢第98-99页
    3.4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对新疆的影响第99-10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金融合作对新疆进口贸易的影响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金融合作对新疆出口贸易的影响第102-105页
第4章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的现状及问题第105-136页
    4.1 中国-中亚贸易与投资现状第105-12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现状第10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投资现状第116-120页
    4.2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金融合作现状第120-1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多边合作现状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双边合作现状第121-125页
    4.3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第125-1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政治问题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经济问题第127-1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金融问题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货币问题第132-1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其他问题第134-136页
第5章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的可行性第136-154页
    5.1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的成本与收益第136-1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的成本分析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的收益分析第137-139页
    5.2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的可行性:基于OCA指数法的实证第139-1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理论模型第140-1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第141-145页
    5.3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的可行性:基于经济相互依存理论的检验第145-1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中国-中亚之间的贸易依存度第145-1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中国-中亚相互依存度关系的现实解释第146-147页
    5.4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的可行性:基于开放冲击视角的检验第147-15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理论分析框架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模型的建立与样本的选取第148-14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实证检验第149-154页
第6章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下新疆核心区功能重塑第154-168页
    6.1 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中的桥梁作用第154-15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“地理桥梁”的作用第154-15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“文化桥梁”的作用第15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“资金桥梁”的作用第15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“交流桥梁”的作用第155-156页
    6.2 交通中心的建设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第156-16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变量选取及模型的构造第156-15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模型的参数估计、检验及修正第157-16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模型结果分析第160-161页
    6.3 商务物流中心对新疆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61-16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变量选取及模型的构造第161-16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模型参数估计、检验及修正第162-16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结果分析第163页
    6.4 金融中心对新疆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63-16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指标选取及模型构造第163-16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模型的参数估计、检验及修正第165-16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模型结果分析第167-168页
第7章 中国-中亚金融合作的机制建设及路径选择第168-178页
    7.1 金融合作机制建设第168-171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金融合作的制度建设概况第168-169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金融合作机制建设情况第169-171页
    7.2 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第171-173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加强区域内经济政策的协调第171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发挥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的推动作用第171-17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加快中国-中亚自贸区的谈判进程第17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加强区域内各国金融监管合作第172-173页
    7.3 中国在中亚金融合作中的定位与策略第173-178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中国在中亚金融合作中的定位第173-175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中国推动中亚金融合作的策略第175-178页
第8章 结论第178-179页
参考文献第179-185页
后记第185-186页

论文共1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地域特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
下一篇:股指期现货市场溢出效应研究--基于高频数据的经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