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三维煤层模型综采面生产过程动态管理系统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2页 |
1.2 三维煤层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3 综采面生产技术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8-21页 |
1.4.1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4.2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综采面生产过程动态管理系统设计 | 第21-37页 |
2.1 系统设计思路 | 第21-23页 |
2.1.1 系统设计目标 | 第21页 |
2.1.2 系统设计流程 | 第21-23页 |
2.2 系统设计原则 | 第23-24页 |
2.3 开发平台与主要开发技术简介 | 第24-29页 |
2.3.1 AutoCAD开发平台简介 | 第24-25页 |
2.3.2 主要开发技术简介 | 第25-29页 |
2.4 系统的总体设计 | 第29-36页 |
2.4.1 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 | 第31-33页 |
2.4.2 系统数据库设计 | 第33-3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综采面生产过程三维实体模型构建算法研究 | 第37-59页 |
3.1 综采工作面三维实体模型构建 | 第37-46页 |
3.1.1 构建综采面三维实体模型数据处理 | 第38-39页 |
3.1.2 煤层顶底板三角网模型构建算法 | 第39-42页 |
3.1.3 综采面三维实体模型构建算法 | 第42-46页 |
3.2 综采工作面生产工艺模型构建 | 第46-51页 |
3.2.1 综采面采煤机割一刀煤模型构建 | 第47-50页 |
3.2.2 综采面煤壁轮廓面模型构建 | 第50-51页 |
3.3 综采面生产过程动态演示模型构建 | 第51-58页 |
3.3.1 采煤机割煤方式特征分析 | 第52-53页 |
3.3.2 综采面采煤机割煤方式模型构建 | 第53-56页 |
3.3.3 综采面生产过程动态演示算法研究 | 第56-5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综采面生产过程动态管理系统可视化研究 | 第59-75页 |
4.1 综采工作面三维实体模型可视化管理 | 第59-65页 |
4.1.1 综采工作面三维实体模型实现 | 第59-62页 |
4.1.2 综采工作面动态修正模型 | 第62-65页 |
4.2 综采面生产工艺模型可视化管理 | 第65-69页 |
4.2.1 工作面生产工艺模型实现 | 第65-67页 |
4.2.2 综采工作面产量动态监测控制 | 第67-69页 |
4.3 综采面生产过程动态演示系统实现 | 第69-73页 |
4.3.1 采煤机割煤方式动态演示模型实现 | 第69-71页 |
4.3.2 采煤机割煤过程动态演示管理 | 第71-7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五章 综采面生产过程动态管理系统实现 | 第75-85页 |
5.1 系统主界面 | 第75-76页 |
5.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| 第76-84页 |
5.2.1 钻孔数据库建立 | 第76-77页 |
5.2.2 三维实体建模功能 | 第77-79页 |
5.2.3 产量动态监测功能 | 第79-81页 |
5.2.4 生产过程动态演示功能 | 第81-83页 |
5.2.5 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功能 | 第83-84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5-89页 |
6.1 论文主要结论 | 第85-86页 |
6.2 展望与不足 | 第86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7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