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创新点摘要 | 第8-12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2-13页 |
1 绪论 | 第13-31页 |
1.1 学术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1.1 学术背景 | 第13-15页 |
1.1.2 实际价值与理论意义 | 第15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5-29页 |
1.2.1 稀土异戊橡胶催化剂活性研究进展 | 第15-18页 |
1.2.2 羧酸钕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| 第18-23页 |
1.2.3 量子化学计算及其应用 | 第23-27页 |
1.2.4 定量构效关系(QSAR) | 第27-29页 |
1.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9-31页 |
1.3.1 课题来源 | 第29页 |
1.3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9-31页 |
2 稀土异戊橡胶催化剂结构的量子化学计算 | 第31-59页 |
2.1 引言 | 第31页 |
2.2 计算部分 | 第31-43页 |
2.2.1 计算硬件与软件 | 第31页 |
2.2.2 计算方法 | 第31-43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8页 |
2.3.1 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验证 | 第43-48页 |
2.3.2 量子化学描述符的选择 | 第48-51页 |
2.3.3 羧酸钕配合物计算结果 | 第51-5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3 羧酸钕配合物的合成研究 | 第59-83页 |
3.1 引言 | 第59-60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60-70页 |
3.2.1 主要试剂 | 第60页 |
3.2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60页 |
3.2.3 合成方法 | 第60-65页 |
3.2.4 羧酸钕的分析表征方法 | 第65-70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0-81页 |
3.3.1 合成方法的选择 | 第70-74页 |
3.3.2 羧酸钕的表征 | 第74-80页 |
3.3.3 合成实验结果汇总 | 第80-8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4 稀土异戊橡胶催化剂活性的实验测定 | 第83-92页 |
4.1 引言 | 第83-84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84-87页 |
4.2.1 试剂原料 | 第84页 |
4.2.2 仪器设备 | 第84页 |
4.2.3 实验方法 | 第84-87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7-91页 |
4.3.1 催化剂用量的调整 | 第87-88页 |
4.3.2 聚合实验的重复性与可比性 | 第88-89页 |
4.3.3 催化活性实验结果 | 第89-9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5 稀土异戊橡胶催化剂结构-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的建立 | 第92-111页 |
5.1 引言 | 第92页 |
5.2 定量构效关系的建立 | 第92-106页 |
5.2.1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| 第94-96页 |
5.2.2 因变量数据的正态分布分析 | 第96-99页 |
5.2.3 QSAR模型的建立 | 第99-106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06-110页 |
5.3.1 线性QSAR模型 | 第106-107页 |
5.3.2 非线性QSAR模型 | 第107-109页 |
5.3.3 QSAR模型有效性分析 | 第109-11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10-111页 |
6 稀土异戊橡胶催化剂结构-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的应用 | 第111-115页 |
6.1 引言 | 第111页 |
6.2 线性QSAR的应用 | 第111-113页 |
6.2.1 在解释催化剂活性高低的机理方面的应用 | 第111-112页 |
6.2.2 在催化剂活性预测方面的应用 | 第112-113页 |
6.3 非线性QSAR的应用 | 第113-114页 |
6.4 线性QSAR模型指导高活性催化剂的开发 | 第114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14-115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115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25页 |
附录1 正庚酸钕(C7)分子几何结构优化结果文件摘录 | 第125-135页 |
致谢 | 第135-13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36-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