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课题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标准化的应用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IEC61508和IEC61511的介绍 | 第13-33页 |
2.1 IEC61508/IEC61511标准介绍 | 第14-15页 |
2.1.1 IEC61508/IEC61511的主要内容 | 第14页 |
2.1.2 IEC61508/IEC61511的联系和区别 | 第14-15页 |
2.2 关于IEC61508和IEC61511标准相关术语的解释 | 第15-18页 |
2.3 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价方法的介绍 | 第18-24页 |
2.3.1 ALARP模型 | 第19-20页 |
2.3.2 风险图 | 第20-22页 |
2.3.3 故障树分析方法 | 第22-24页 |
2.4 FMEDA方法 | 第24-31页 |
2.4.1 FMEDA方法介绍 | 第24-25页 |
2.4.2 要求时平均失效概率PFD的计算过程 | 第25-26页 |
2.4.3 1oo1结构 | 第26-27页 |
2.4.4 1oo2冗余结构 | 第27-29页 |
2.4.5 2oo2冗余结构 | 第29页 |
2.4.6 1oo2D冗余结构 | 第29-30页 |
2.4.7 2oo3冗余结构 | 第30-31页 |
2.5 本章总结 | 第31-33页 |
第3章 MARKOV计算方法 | 第33-53页 |
3.1 MAROV模型的介绍 | 第33-37页 |
3.1.1 失效率计算及失效率数据来源 | 第37页 |
3.2 几种常见冗余结构的MARKOV模型 | 第37-40页 |
3.2.1 1oo2的MARKOV模型 | 第38-39页 |
3.2.2 2oo3结构的MARKOV模型 | 第39-40页 |
3.3 防爆式隔离安全栅 | 第40-43页 |
3.4 防爆标准的介绍 | 第43-44页 |
3.5 关于MARKOV方法和FMEDA方法的比较 | 第44-49页 |
3.5.1 MARKOV的动态特性和多目标求值特性 | 第44-49页 |
3.6 基于FMEDA-MARKOV的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价方法 | 第49-51页 |
3.6.1 关于FMEDA-MARKOV的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价的阶段论的提出 | 第50页 |
3.6.2 检测修复时间点对于FMEDA-MARKOV评价SIL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3.6.3 基于FMEDA-MARKOV评价SIL的方法 | 第51页 |
3.7 总结 | 第51-53页 |
第4章 基于MARKOV的安全完整性等级计算软件的设计 | 第53-60页 |
4.1 计算软件设计的必要性 | 第53页 |
4.2 计算软件设计流程 | 第53-58页 |
4.2.1 计算软件的选择 | 第54页 |
4.2.2 MATLAB及其GUI的介绍 | 第54-55页 |
4.2.3 基于MATLAB的GUI计算软件设计流程 | 第55-58页 |
4.3 本章总结 | 第58-60页 |
第5章 关于可修复的MARKOV模型的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价 | 第60-67页 |
5.1 可修复的MARKOV模型 | 第60-62页 |
5.1.1 MARKOV的修复模型 | 第60-62页 |
5.1.2 双通道的MARKOV修复模型 | 第62页 |
5.2 可修复MARKOV模型的特性 | 第62-65页 |
5.2.1 理想情况下双通道MARKOV模型的特性 | 第62-64页 |
5.2.2 非理想状态下双通道MARKOV特性 | 第64-65页 |
5.3 本章总结 | 第65-67页 |
第6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67-69页 |
6.1 论文总结 | 第67页 |
6.2 论文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学术成果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