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

决策风格、心理距离与框架对风险偏好影响的眼动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引言第8-10页
1 文献综述第10-18页
    1.1 决策风格的研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决策风格的概述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决策风格的理论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决策风格的类型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决策风格的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心理距离的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心理距离的概述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心理距离的研究现状第13页
    1.3 框架效应的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框架效应的概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框架效应的研究进展第14-15页
    1.4 个体风险偏好的研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风险偏好的概念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风险偏好的理论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影响风险偏好的因素第16-17页
    1.5 问题的提出第17-18页
2 研究过程第18-22页
    2.1 研究目的第18页
    2.2 研究假设第18页
    2.3 研究方法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被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实验设计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实验材料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实验仪器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实验程序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统计方法第21-22页
3 实验结果第22-35页
    3.1 行为数据分数结果分析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被试风险偏好得分的统计结果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框架,心理距离与决策风格交互作用结果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框架的统计分析结果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决策风格的统计分析结果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心理距离的统计分析结果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框架与心理距离交互作用的统计结果第24-25页
    3.2 行为数据反应时结果分析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被试反应时的统计结果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框架,心理距离与决策风格的交互作用结果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框架的统计分析结果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决策风格的统计分析结果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心理距离的统计分析结果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心理距离与框架交互作用的统计结果第27-28页
    3.3.眼动数据的结果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各统计量平均瞳孔直径结果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各统计量总注视时间的差异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各统计量兴趣区注视次数结果第32-35页
4 讨论第35-41页
    4.1 决策风格,心理距离与框架对风险偏好分数的影响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决策风格对风险偏好的影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心理距离对风险偏好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框架对风险偏好的影响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心理距离与框架交互作用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4.2 决策风格,心理距离与框架对风险偏好反应时的影响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决策风格对反应时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心理距离对反应时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框架对反应时的影响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心理距离与框架交互作用第38-39页
    4.3 决策风格,心理距离与框架对眼动数据结果的影响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平均瞳孔直径的差异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总注视时间的差异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兴趣区注视次数的差异第40-41页
5 结论第41-43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41页
    5.2 创新点第41-42页
    5.3 不足与展望第42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6页
附录第46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挂靠行为的认定及其民事法律责任--以王东与新川公司纠纷案为例
下一篇:我国化妆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