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研究基础与前人研究成果 | 第11-13页 |
1.3 存在的问题 | 第13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关键思路与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1.5 本文研究的内容 | 第14-17页 |
第2章 辐射换热与室内热舒适环境 | 第17-25页 |
2.1 辐射换热 | 第17-21页 |
2.1.1 辐射与热辐射 | 第17-18页 |
2.1.2 黑体及黑体辐射基本定律 | 第18-20页 |
2.1.3 非黑体辐射 | 第20-21页 |
2.2 室内热舒适环境 | 第21-23页 |
2.2.1 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2.2.2 外窗冷辐射与室内热舒适环境 | 第22-23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严寒地区外窗玻璃的传热计算理论 | 第25-35页 |
3.1 严寒地区气候特征 | 第25-26页 |
3.2 外窗玻璃传热计算理论 | 第26-33页 |
3.2.1 表面间的辐射换热及其计算 | 第27-30页 |
3.2.2 辐射与对流换热的耦合传热 | 第30-33页 |
3.3 考虑夜间大气辐射的外窗玻璃外表面的冷辐射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3.1 夜间的大气逆辐射 | 第33-34页 |
3.3.2 考虑夜间辐射的外窗有效热损失 | 第3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4章 冬季自然条件下外窗玻璃冷辐射特性的实验测试 | 第35-53页 |
4.1 测试仪器及方法 | 第35-39页 |
4.1.1 测试仪器 | 第35-37页 |
4.1.2 测试方法 | 第37-39页 |
4.2 实验研究外窗传热的数学理论模型 | 第39-44页 |
4.2.1 外窗玻璃内表面传热试验研究的计算理论模型 | 第39-41页 |
4.2.2 外窗玻璃空气夹层传热试验研究的计算理论模型 | 第41-43页 |
4.2.3 外窗玻璃外表面传热试验研究的计算理论模型 | 第43-44页 |
4.3 外窗冷辐射效应分析 | 第44-49页 |
4.3.1 外窗玻璃内表面传热量数据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3.2 外窗玻璃外表面传热量数据分析 | 第47页 |
4.3.3 外窗玻璃夹层传热量数据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3.4 测试误差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3.5 本节结论 | 第49页 |
4.4 增设外置保温窗帘后的外窗玻璃冷辐射效应分析 | 第49-5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5章 外窗冷辐射特性数值模拟的数学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| 第53-59页 |
5.1 流体的控制方程 | 第53-56页 |
5.1.1 质量守恒方程 | 第53-54页 |
5.1.2 动量守恒方程 | 第54-56页 |
5.1.3 能量守恒方程 | 第56页 |
5.2 热边界条件 | 第56-57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第6章 外窗玻璃冷辐射特性的CFD数值模拟 | 第59-81页 |
6.1 FLUENT模拟软件简介及其计算步骤 | 第59-61页 |
6.2 中空玻璃传热特性CFD模拟 | 第61-70页 |
6.2.1 中空玻璃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| 第62-63页 |
6.2.2 计算模型的设定 | 第63页 |
6.2.3 材料物性的设定 | 第63-64页 |
6.2.4 辐射换热模拟的基本模型 | 第64-65页 |
6.2.5 模拟结果分析 | 第65-67页 |
6.2.6 温度场 | 第67-68页 |
6.2.7 速度场 | 第68页 |
6.2.8 辐射和对流换热耦合作用对外窗玻璃传热特性的影响 | 第68-70页 |
6.3 外窗对室内环境冷辐射影响的CFD模拟 | 第70-75页 |
6.3.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| 第70-71页 |
6.3.2 计算模型的设定 | 第71页 |
6.3.3 模拟结果分析 | 第71-75页 |
6.4 增设外置窗帘对改善外窗冷辐射效果的CFD模拟 | 第75-79页 |
6.4.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| 第76-77页 |
6.4.2 计算模型的设定 | 第77页 |
6.4.3 模拟结果分析 | 第77-79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79-81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| 第86-87页 |
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