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5-16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7页 |
1.2.2 实际意义 | 第17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7-21页 |
1.3.1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7-19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1-25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1.4.3 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水环境特征分析 | 第25-31页 |
2.1 研究区域概括 | 第25-28页 |
2.1.1 地理位置 | 第25-26页 |
2.1.2 地形地貌及土壤 | 第26页 |
2.1.3 气候与水文 | 第26-28页 |
2.2 数据来源及处理 | 第28-31页 |
2.2.1 水质指标选取及季节划分 | 第28-29页 |
2.2.2 河流水环境基本特征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城镇化背景下河流水环境综合评价 | 第31-42页 |
3.1 环境流量内涵 | 第31-32页 |
3.2 环境流量计算特征和方法 | 第32-34页 |
3.3 水质水量综合计算方法 | 第34-38页 |
3.3.1 水量计算 | 第34页 |
3.3.2 水质计算 | 第34-37页 |
3.3.3 环境流量"量"与"质"的评价标准设定 | 第37-38页 |
3.4 西苕溪流域水质水量综合评价 | 第38-41页 |
3.4.1 水量评价结果 | 第38-39页 |
3.4.2 水质评价结果 | 第39-40页 |
3.4.3 水环境综合评价结果 | 第40-4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| 第42-49页 |
4.1 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变化 | 第42-43页 |
4.2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 | 第43-45页 |
4.3 土地利用的转移总体特征 | 第45-4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五章 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质的响应 | 第49-67页 |
5.1 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及其格局数据的获取 | 第50-55页 |
5.1.1 缓冲区尺度的界定 | 第50页 |
5.1.2 流域分割 | 第50-51页 |
5.1.3 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| 第51-52页 |
5.1.4 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及其格局数据的获取 | 第52页 |
5.1.5 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差异分析 | 第52-55页 |
5.2 土地利用及其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| 第55-67页 |
5.2.1 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相关性 | 第56-60页 |
5.2.2 河流水质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模型 | 第60-61页 |
5.2.3 土地利用格局与河流水质的相关性 | 第61-65页 |
5.2.4 河流水质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响应模型 | 第65-67页 |
第六章 河流水环境综合调控 | 第67-70页 |
6.1 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 | 第67-68页 |
6.2 加强面源污染控制 | 第68页 |
6.3 点源污染治理加强 | 第68-69页 |
6.4 合理规划城镇用地 | 第69页 |
6.5 增强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力度 | 第69-70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3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70-71页 |
7.2 主要特色 | 第71-72页 |
7.3 展望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9页 |
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