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3 互联网行业简介 | 第10-11页 |
1.3.1 行业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.2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| 第11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4.1.1 德尔菲法 | 第11页 |
1.4.1.2 数理模型分析法 | 第11-12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2 大学生就业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13-38页 |
2.1 就业力的界定 | 第13页 |
2.1.1 就业力 | 第13页 |
2.1.2 通用就业力 | 第13页 |
2.2 互联网行业大学生就业力因素来源 | 第13-14页 |
2.3 互联网行业大学生就业力因素识别 | 第14-38页 |
2.3.1 互联网行业大学生就业力之学习能力因素识别 | 第14-15页 |
2.3.1.1 在线课程 | 第14-15页 |
2.3.1.2 培训课程 | 第15页 |
2.3.1.3 通用类证书 | 第15页 |
2.3.1.4 课外书单 | 第15页 |
2.3.2 互联网行业大学生就业力之个人魅力因素识别 | 第15-16页 |
2.3.2.1 领导能力 | 第16页 |
2.3.2.2 团队协作能力 | 第16页 |
2.3.2.3 兴趣爱好 | 第16页 |
2.3.3 互联网行业大学生就业力之职业认证因素识别 | 第16-17页 |
2.3.3.1 专利情况 | 第16-17页 |
2.3.3.2 学业成绩 | 第17页 |
2.3.3.3 论文发表 | 第17页 |
2.3.3.4 专业证书 | 第17页 |
2.3.4 互联网行业大学生就业力之社会实践经历因素识别 | 第17-18页 |
2.3.4.1 专业比赛经历 | 第17-18页 |
2.3.4.2 实习经历 | 第18页 |
2.3.4.3 项目经历 | 第18页 |
2.3.5 互联网行业大学生就业力之个人背景因素识别 | 第18页 |
2.3.5.1 毕业院校 | 第18页 |
2.3.5.2 专业类型 | 第18页 |
2.3.6 就业力因素识别结果 | 第18-19页 |
2.3.7 就业力分析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3.8 互联网行业大学生就业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| 第20-22页 |
2.3.8.1 就业力因素定性分析 | 第20-22页 |
2.3.9 大学生就业力评价 | 第22-38页 |
2.3.9.1 互联网行业大学生就业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| 第22-23页 |
2.3.9.2 层次分析法 | 第23-36页 |
2.3.9.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| 第36-38页 |
3 互联网行业大学生就业力评价 | 第38-44页 |
3.1 大学生就业力评价结果及分析 | 第38页 |
3.1.1 数据采集 | 第38页 |
3.1.2 评价结果分析 | 第38页 |
3.2 互联网行业大学生就业力实证分析 | 第38-42页 |
3.3 关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建议 | 第42-44页 |
3.3.1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| 第42-43页 |
3.3.2 多考证 | 第43页 |
3.3.3 增加课外学习时间 | 第43页 |
3.3.4 学好专业课 | 第43-44页 |
4 全文总结及展望 | 第44-47页 |
4.1 总结 | 第44-45页 |
4.2 展望 | 第45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附录 | 第49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