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课题来源 | 第10页 |
1.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3.1 超声表面强化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3.2 二维超声振动加工工艺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4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2 纵-弯复合振动超声挤压加工表面成形机理理论研究 | 第18-26页 |
2.1 纵-弯复合振动超声挤压加工原理 | 第18页 |
2.2 纵-弯复合振动超声挤压加工过程理论分析 | 第18-24页 |
2.2.1 纵-弯复合振动超声挤压加工的挤压过程 | 第18-20页 |
2.2.2 纵-弯复合振动超声挤压加工表面成形物理模型 | 第20-22页 |
2.2.3 工艺参数对内应力影响研究 | 第22-24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3 纵-弯复合振动超声挤压加工过程数值模拟 | 第26-44页 |
3.1 ANSYS/LS-DYNA分析软件介绍 | 第26-27页 |
3.2 纵-弯复合振动超声挤压加工有限元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2.1 构建有限元模型 | 第27页 |
3.2.2 定义材料参数 | 第27-28页 |
3.2.3 选择材料模型 | 第28页 |
3.2.4 选择接触类型 | 第28页 |
3.2.5 定义载荷和边界条件 | 第28-29页 |
3.3 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 | 第29-42页 |
3.3.1 纵向振动超声挤压加工试件表层内应力分布 | 第29-35页 |
3.3.2 纵-弯复合振动超声挤压加工试件表层内应力分布 | 第35-41页 |
3.3.3 纵向振动与纵-弯复合振动超声挤压加工残余应力分布对比 | 第41-4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4 纵-弯复合振动超声挤压加工试验研究 | 第44-66页 |
4.1 超声挤压加工试验设备 | 第44-46页 |
4.1.1 机床 | 第44页 |
4.1.2 声学系统 | 第44-46页 |
4.1.3 试验材料 | 第46页 |
4.1.4 测试仪器 | 第46页 |
4.2 试验方案设计 | 第46-47页 |
4.3 表面粗糙度试验测试结果分析 | 第47-54页 |
4.3.1 表面粗糙度测试结果 | 第47-49页 |
4.3.2 静压力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3.3 挤压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3.4 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| 第51页 |
4.3.5 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构建 | 第51-53页 |
4.3.6 工艺参数优化 | 第53-54页 |
4.4 表面硬度试验测试结果分析 | 第54-59页 |
4.4.1 表面里氏硬度测试结果 | 第54-55页 |
4.4.2 静压力对表面硬度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4.4.3 挤压速度对表面硬度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4.4.4 进给量对表面硬度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4.4.5 表面里氏硬度预测模型构建 | 第58-59页 |
4.4.6 工艺参数优化 | 第59页 |
4.5 试件表面微观特征分析 | 第59-64页 |
4.5.1 试件表面显微组织特征 | 第59-61页 |
4.5.2 试件表面三维微观形貌特征 | 第61-64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5.1 结论 | 第66-67页 |
5.2 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2-7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