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财政、国家财政论文--中国财政论文--财政收入、支出论文--税收论文

双重红利视角的环境税体系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前言第8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2-14页
第2章 环境税的理论基础第14-18页
    2.1 环境税概述第14页
    2.2 环境税的相关理论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外部性理论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税收中性理论第15-16页
    2.3 环境税“双重红利”的产生机制第16-18页
第3章 我国环境相关税费的现状及评述第18-23页
    3.1 我国环境相关税种现状及评述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我国的环境相关税种政策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我国现行的环境相关税种评述第19-21页
    3.2 我国环境相关费用政策现状及评述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我国环境相关费用政策现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我国现行环境收费政策的评述第22-23页
第4章 OECD国家环境税体系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第23-28页
    4.1 OECD国家环境税体系的相关实践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美国的环境税收体系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英国的环境税收体系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其他OECD国家的环境税实践第24-25页
    4.2 OECD国家环境税体系的实践效果第25-26页
    4.3 OECD国家环境税“双重红利”实践给我国的启示第26-28页
第5章 环境税“双重红利”在我国的存在性检验第28-33页
    5.1 模型选取和数据来源第28-29页
    5.2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第29-30页
    5.3 参数估计第30-31页
    5.4 结果分析第31-33页
第6章 双重红利视角的环境税体系构建第33-43页
    6.1 环境税体系的构建理念第33-34页
    6.2 环境税体系的总体框架设计第34-35页
    6.3 我国环境税体系设计的具体政策建议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完善融入型环境税种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科学设置税收优惠政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“费”改“税”,开征独立的环境税第38-40页
    6.4 我国环境税体系的配套保障措施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提升环境税的征管水平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环境税体系的其他保障措施第41-43页
第7章 结论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6-47页
致谢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组织变革对新生代员工工作压力影响关系研究
下一篇: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