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房屋建筑设备论文--空气调节、采暖、通风及其设备论文

大长宽比储能单元内融化相变传热过程的实验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相变储能技术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1.2 相变储能技术的应用第10-11页
    1.3 相变储能技术研究现状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相变材料的分类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相变储能技术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相变传热的强化方法第14-17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7-18页
第二章 相变传热模型的建立第18-28页
    2.1 几种不同形状的相变传热模型第18-21页
    2.2 封闭腔内自然对流存在性讨论第21-23页
    2.3 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目的第23-27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7-28页
第三章 实验平台的搭建及调试第28-40页
    3.1 概述第28页
    3.2 实验设备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热敏电阻传感器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安捷伦数据采集仪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电阻型硅胶加热板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电压电流监测设备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热线风速仪第31页
    3.3 相变材料的选择第31-32页
    3.4 储能单元第32-33页
    3.5 实验步骤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实验台的搭建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实验方案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保温措施及不可控热损失评估第35-39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四章 重力沉降效应对相变融化传热过程的影响第40-54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40页
    4.2 实验流程第40-42页
    4.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重力沉降效应对融化传热的影响第42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不同热流密度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综合传热性能的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五章 不同厚度储能单元内相变传热强化及经济效益第54-65页
    5.1 概述第54页
    5.2 实验流程第54-56页
    5.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6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不同储能单元内的相变传热分析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不同厚度储能单元的经济效益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初始温度对融化相变传热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3-65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-67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65-66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-74页
致谢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上游阻挡建筑间距对街谷内空气环境的影响
下一篇:风速风向对建筑物南墙冬季太阳辐射净得热量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