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高电压技术论文--高电压绝缘技术论文--绝缘的试验与检查论文

输变电设备外绝缘放电紫外成像检测方法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英文摘要第5-6页
1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论文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局部放电的一般检测技术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8-20页
2 输变电设备外绝缘放电紫外检测的原理第20-36页
    2.1 紫外成像工作原理第20-21页
    2.2 输变电设备外绝缘气体放电理论分析第21-24页
    2.3 外绝缘气体放电的光辐射现象第24-27页
    2.4 外绝缘气体放电的紫外辐射光谱分析第27-30页
    2.5 视在放电量与紫外检测结果的关系研究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光子数与视在放电量的关系第32-34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4-36页
3 输变电设备外绝缘放电现场检测分析第36-58页
    3.1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测量装置与试品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验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3.2 风速与风向的修正研究第39-42页
    3.3 观测角度的修正研究第42-44页
    3.4 增益的修正研究第44-50页
    3.5 检测距离的修正研究第50-55页
    3.6 不同仪器间的校正第55-57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4 输变电设备外绝缘放电实验室检测分析第58-120页
    4.1 试验方法第58-60页
    4.2 不同环境下绝缘子放电特性第60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绝缘子不同污秽程度下放电特性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淋雨环境中绝缘子放电紫外特性第65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污秽和淋雨绝缘子放电的对比分析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覆冰绝缘子放电特性第74-77页
    4.3 基于紫外成像的零值绝缘子检测第77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干燥清洁绝缘子串中零值绝缘子紫外检测第78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污秽绝缘子串中零值绝缘子紫外检测第82-86页
    4.4 基于紫外成像和模糊理论的绝缘子覆冰程度评估模型第86-91页
    4.5 不同缺陷类型导线的放电特性及区分第9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交流电压下导线电晕起始物理过程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导线起晕电压计算模型及导线表面电场计算模型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不同缺陷下导线表面电场仿真计算模型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不同导线缺陷的放电检测第96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不同缺陷情况导线电晕放电特性对比分析第101-103页
    4.6 不同缺陷类型导线接头的放电特性分析及区分第103-11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无缺陷导线接头放电检测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导线接头自身缺陷放电检测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导线接头因外界因素导致缺陷放电检测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不同缺陷情况导线接头电晕放电特性对比区分第110-111页
    4.7 针-板模型交直流电晕放电特征对比分析第111-117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负极性电压下针-板模型紫外检测特征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正极性电压下针-板模型紫外检测特征第113-116页
        4.7.3 交流电压下针-板模型紫外检测特征第116-117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117-120页
5 外绝缘放电的紫外图谱特性分析第120-130页
    5.1 光斑面积的定义和分析第120-12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光斑面积的提取第120-12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光斑面积与视在放电量之间的关系第124-125页
    5.2 不同紫外检测特征参量的比较分析第125-12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检测距离对光斑面积的影响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增益对光斑面积的影响第126-127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127-130页
6 外绝缘放电紫外检测方法第130-146页
    6.1 紫外检测特征量的选取及检测方法第130-13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紫外检测特征量的选取第13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紫外检测方法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输变电设备放电的主要缺陷第132-133页
    6.2 典型放电缺陷判断方法第133-134页
    6.3 典型导电体缺陷及放电类型的定量评判方法第134-13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导线缺陷及放电类型的定量评判方法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均压环缺陷及放电类型的定量评判方法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金属尖端缺陷及放电类型的定量评判方法第136-137页
    6.4 典型绝缘设备缺陷及放电类型的定量评判方法第137-14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缺陷绝缘设备第13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污秽条件下的绝缘子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淋雨条件下的绝缘子第13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4 覆冰条件下的绝缘子第139-140页
    6.5 基于紫外图谱的绝缘子不同放电类型识别方法第140-145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145-146页
7 结论第146-148页
    7.1 本文结论第146-147页
    7.2 主要创新点第147页
    7.3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47-148页
致谢第148-150页
参考文献第150-158页
附录第158页
    A.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58页
    B.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58页

论文共1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薄芯光纤模式干涉的氨传感器制备与传感特性研究
下一篇:一种基于实际交通数据的RSU网络构建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