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内科论文--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

参蛭通心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房颤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

提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引言第8-9页
临床研究第9-12页
    一、病例选择第9页
    二、诊断标准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西医诊断标准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中医诊断标准第10页
    三、病例选择标准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病例纳入标准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病例排除标准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病例剔除、脱落和中止标准第11-12页
研究方法第12-19页
    一、给药方法第12页
    二、观察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观察指标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疗效判定标准第13页
    三、分组和数据统计方法第13页
    四、一般资料分析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两组患者性别比较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两组患者年龄比较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两组患者合并病比较第14页
    五、结果分析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中医症候疗效比较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房颤疗效比较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24小时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心功能疗效比较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治疗前后血NP-proBNP水平疗效比较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心脏超声疗效比较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七)治疗前后血Hs-CRP水平疗效比较第18页
    六、不良反应第18-19页
讨论第19-27页
    一、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关系密切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房颤对心功能的影响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心衰诱发心房颤动第21页
    二、中医对房颤和心衰的认识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本病的病因病机第22-23页
    三、方药分析第23-25页
    四、疗效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改善中医症状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提高房颤的转复率,改善房颤患者的症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改善心功能,降低NT-proBNP水平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降低左房内径(LAD),提高射血分数(LVEF)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(Hs-CRP)水平第26页
    五、安全性分析第26页
    六、存在问题及展望第26-27页
结语第27-28页
参考文献第28-31页
综述第31-3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5-38页
附录第38-46页
致谢第46-47页
发表论文第47-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魔芋葡甘聚糖—普鲁兰多糖复合膜制备及性能研究
下一篇:《离骚》与《哈姆雷特》的延宕主题比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