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7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三、相关概念解析 | 第15页 |
四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五、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权力制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| 第17-23页 |
一、西方权力制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| 第17-19页 |
(一)古代权力制衡思想的萌芽——混合政体思想 | 第17页 |
(二)洛克“两权分立”的分权制衡思想 | 第17-18页 |
(三)孟德斯鸠“三权分立”的分权制衡思想 | 第18页 |
(四)分权制衡模式的发展 | 第18-19页 |
二、我国古代权力制衡模式 | 第19-20页 |
(一)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权力制约思想 | 第19页 |
(二)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分权制衡效果 | 第19-20页 |
三、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| 第20-23页 |
(一)马恩的权力制约思想 | 第20页 |
(二)列宁的权力制约思想 | 第20-21页 |
(三)中国特色权力制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我国政府内部权力设置的基本架构与改革历程 | 第23-28页 |
一、我国政府内部权力设置的基本架构 | 第23-24页 |
(一)政府内部纵向权力设置 | 第23页 |
(二)政府内部横向权力设置 | 第23-24页 |
二、我国政府内部权力分工制衡的历次改革 | 第24-25页 |
(一)1982至2013年的七次行政体制改革 | 第24页 |
(二)以深圳市为代表的“行政三分制”改革 | 第24-25页 |
三、我国政府内部权力分工制衡改革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总结 | 第25-28页 |
(一)政府部门职责分工逐渐明确 | 第25-26页 |
(二)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逐渐形成 | 第26页 |
(三)行政监察和责任追究力度加大 | 第26页 |
(四)决策机构、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之上的协调中心基本形成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我国政府内部权力分工制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8-33页 |
一、我国政府内部权力分工制衡存在的问题 | 第28-29页 |
(一)行政决策权力的滥用 | 第28页 |
(二)行政执法的法治化程度不高 | 第28-29页 |
(三)行政监察体制不健全 | 第29页 |
二、我国政府内部权力分工制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9-30页 |
(一)权力主体职权配置不合理 | 第29页 |
(二)行政人员的行政道德素质不高 | 第29-30页 |
(三)权力运行程序不规范 | 第30页 |
(四)监督制约体系存在缺陷 | 第30页 |
三、继续推进政府内部权力分工制衡的必要性 | 第30-33页 |
(一)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 | 第30-31页 |
(二)行政权力具有一种内在的天然的扩张性 | 第31页 |
(三)行政权力具有人格化倾向的特性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推进我国政府内部权力分工制衡的思路和方法 | 第33-39页 |
一、合理确定政府内部权力的边界 | 第33-34页 |
(一)科学配置权力结构与功能 | 第33页 |
(二)以责任与服务观念为引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| 第33-34页 |
二、推进我国政府内部权力分工制衡的基本原则 | 第34-36页 |
(一)立足现代的执政规律和执政理论 | 第34页 |
(二)深化决策、执行、监督权力运行机制改革 | 第34-36页 |
三、推进我国政府内部权力分工制衡的着力点和措施 | 第36-39页 |
(一)提高行政人员依法执政能力 | 第36-37页 |
(二)完善政府权力设置和运行体制机制 | 第37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