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缩写表 (Abbreviations) | 第11-13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3-25页 |
第一章 后生动物长寿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| 第13-25页 |
1. 与长寿有关的分子机制 | 第13-19页 |
1.1. 胰岛素和类胰岛素因子1受体信号通路与长寿的关系 | 第13-14页 |
1.2. Sir2介导的与卡路里抑制有关的长寿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3. 端粒稳定和端粒酶活性与长寿的联系 | 第15-19页 |
1.3.1. 端粒结构 | 第15页 |
1.3.2. 端粒长度的决定因素 | 第15-17页 |
1.3.3. 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 | 第17-18页 |
1.3.4. 端粒长度变化与生物寿命关系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2. 长寿研究涉及的方法 | 第19-22页 |
2.1.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长寿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2.2. 端粒长度的测量方法 | 第20-22页 |
2.2.1.端粒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 | 第21页 |
2.2.2.荧光定量PCR法 | 第21页 |
2.2.3. FISH(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)方法 | 第21页 |
2.2.4. 单个端粒长度分析(STELA, single telomere length analysis) | 第21-22页 |
2.2.5. 端粒-寡核苷酸连接检测(T-OLA, telomeric-oligonucleotide ligationassays) | 第22页 |
3. 龟鳖动物长寿的研究进展 | 第22-23页 |
4. 本课题研究意义 | 第23-25页 |
第二部分 研究论文 | 第25-46页 |
第二章 乌龟均一化转录组测序以及与长寿相关的基因分析 | 第25-41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9页 |
1.1. 实验材料 | 第25-26页 |
1.2. RNA抽提 | 第26页 |
1.3. cDNA文库构建 | 第26-28页 |
1.3.1. 双链cDNA合成 | 第26-27页 |
1.3.2. 双链cDNA的末端补平 | 第27页 |
1.3.3. 双链cDNA末端加poly(A) | 第27页 |
1.3.4. 双链cDNA末端加接头 | 第27-28页 |
1.3.5. PCR扩增 | 第28页 |
1.4. 簇生成 | 第28页 |
1.5. Illumina Hiseq2500测序 | 第28页 |
1.6. 数据分析 | 第28-29页 |
1.6.1. 测序结果质量控制 | 第28页 |
1.6.2. 从头组装 | 第28-29页 |
1.6.3. 蛋白质编码序列预测 | 第29页 |
1.6.4. Unigene功能注释 | 第29页 |
1.6.5. 长寿相关基因的分析 | 第29页 |
2. 实验结果 | 第29-40页 |
2.1. 测序数据的质量统计 | 第29-30页 |
2.2. Reads质量评估 | 第30-31页 |
2.3. 测序数据从头组装 | 第31-32页 |
2.4. 功能注释 | 第32-35页 |
2.5. 长寿相关基因分析 | 第35-40页 |
3. 讨论 | 第40-41页 |
3.1. 乌龟转录组概况 | 第40页 |
3.2. 与端粒和端粒酶有关的基因表达 | 第40-41页 |
第三章 乌龟幼年和成年个体不同组织中端粒长度的比较 | 第41-46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41-43页 |
1.1. 实验材料 | 第41页 |
1.2. DNA提取 | 第41-42页 |
1.3. qPCR方法检测端粒相对长度 | 第42-43页 |
1.4. 统计分析 | 第43页 |
2. 实验结果 | 第43-45页 |
3. 讨论 | 第45-46页 |
3.1. 端粒长度在乌龟心脏、肝脏和肌肉组织中没有显著变化 | 第45页 |
3.2. 端粒长度在乌龟肝脏组织中显著缩短 | 第45-46页 |
工作展望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 | 第47-53页 |
致谢 (Acknowledgement)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