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前言 | 第8-9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9-16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9-10页 |
2.1.1 体育特色学校 | 第9页 |
2.1.2 课余训练 | 第9-10页 |
2.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2.2.1 有关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| 第10-12页 |
2.2.2 有关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相关研究 | 第12-14页 |
2.3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3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16-19页 |
3.1 研究对象 | 第16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9页 |
3.2.1 文献资料法 | 第16页 |
3.2.2 考察访谈法 | 第16页 |
3.2.3 问卷调查法 | 第16-18页 |
3.2.4 逻辑分析法 | 第18页 |
3.2.5 数理统计法 | 第18-19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19-45页 |
4.1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基本情况概述 | 第19-21页 |
4.1.1 分布慨况 | 第19页 |
4.1.2 管理体系 | 第19页 |
4.1.3 办训模式 | 第19-20页 |
4.1.4 工作要求 | 第20-21页 |
4.2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课余训练面临的困惑 | 第21-22页 |
4.3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教练员现状调查分析 | 第22-26页 |
4.3.1 教练员性别情况 | 第22-23页 |
4.3.2 教练员年龄结构及执教年限 | 第23页 |
4.3.3 教练员学历与职称情况 | 第23-24页 |
4.3.4 教练员运动等级情况 | 第24-25页 |
4.3.5 教练员科研情况 | 第25页 |
4.3.6 教练员岗位培训状况 | 第25-26页 |
4.3.7 教练员执训动机 | 第26页 |
4.4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运动员现状调查分析 | 第26-30页 |
4.4.1 运动员来源 | 第26-27页 |
4.4.2 运动员输送情况 | 第27-28页 |
4.4.3 运动员年龄及训练年限 | 第28页 |
4.4.4 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情况 | 第28-29页 |
4.4.5 运动员参训动机 | 第29-30页 |
4.5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课余训练现状调查分析 | 第30-36页 |
4.5.1 目标定位 | 第30页 |
4.5.2 选材情况 | 第30-31页 |
4.5.3 训练计划的制定 | 第31-32页 |
4.5.4 训练计划的执行 | 第32-33页 |
4.5.5 训练分组形式 | 第33-34页 |
4.5.6 每周训练次数与时间安排 | 第34页 |
4.5.7 训练方法的选择 | 第34-35页 |
4.5.8 参加竞赛情况 | 第35-36页 |
4.6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后勤保障现状调查分析 | 第36-39页 |
4.6.1 领导对课余训练的重视程度 | 第36-37页 |
4.6.2 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及家长对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态度 | 第37页 |
4.6.3 训练场地设施 | 第37-38页 |
4.6.4 训练经费的保障 | 第38-39页 |
4.7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课余训练影响因素分析--基于运动员视角 | 第39-45页 |
4.7.1 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 | 第39页 |
4.7.2 因子确定 | 第39-42页 |
4.7.3 影响因子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7.4 小结 | 第44-45页 |
5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课余训练水平提升策略 | 第45-48页 |
5.1 加大政策宣传 | 第45页 |
5.2 创新特色办训模式 | 第45-46页 |
5.3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| 第46页 |
5.4 重视人才培养与输送 | 第46-47页 |
5.5 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| 第47页 |
5.6 完善竞赛制度 | 第47页 |
5.7 改善后勤保障条件 | 第47-48页 |
6 结论 | 第48-49页 |
7 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8 附录 | 第52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