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8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9-13页 |
1.3.1 国外研究动态 | 第9-10页 |
1.3.2 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0-13页 |
1.3.3 研究动态评述 | 第13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5 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1.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 | 第16-19页 |
2 .1“产业扶贫”的概念界定 | 第16页 |
2.2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6-19页 |
2.2.1 规模经济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2.2 资源禀赋理论 | 第17页 |
2.2.3 比较优势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2.4 木桶理论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宁夏产业扶贫发展现状 | 第19-34页 |
3.1 宁夏贫困现状概述 | 第19-22页 |
3.2 宁夏产业扶贫历史回顾 | 第22-28页 |
3.3 宁夏产业扶贫的发展现状 | 第28-34页 |
3.2.1 遴选的优势支柱种养产业已初具规模 | 第28-30页 |
3.2.2 精准扶贫产业的发展思路在不断拓宽 | 第30页 |
3.2.3 产业技能培训的精准力度进一步加大 | 第30-31页 |
3.2.4 金融扶贫模式创新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成效已初步显现 | 第31-32页 |
3.2.5 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制约宁夏产业扶贫的主要因素 | 第34-40页 |
4.1 产业扶贫发展根基不牢 | 第34-35页 |
4.1.1 基础设施薄弱,建设相对滞后 | 第34页 |
4.1.2 公共服务水平层次低、活力不足 | 第34-35页 |
4.2 产业扶贫自身面临瓶颈 | 第35-36页 |
4.2.1 产业自身发展不足,辐射能力有限,增收贡献率低 | 第35页 |
4.2.2 产业组织化程度低,品牌效益不明显,竞争力不强 | 第35-36页 |
4.3 产业扶贫存在外在阻碍 | 第36-37页 |
4.3.1 技术水平低,服务能力弱,支撑发展后劲不足 | 第36页 |
4.3.2 人才稀缺,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 | 第36-37页 |
4.4 产业扶贫金融支持不力 | 第37-38页 |
4.4.1 金融贷款覆盖面不全,资金用途不当,政策宣传不到位 | 第37页 |
4.4.2 金融贷款服务机构少,效率低,贫困群众信誉度不高 | 第37-38页 |
4.5 产业扶贫政策和组织保障建设不足 | 第38-40页 |
4.5.1 地方财力有限,产业扶贫力度不够 | 第38页 |
4.5.2 基层组织较弱,建设能力不强,带头作用未发挥 | 第38-40页 |
第五章 宁夏产业扶贫精准施策的建议 | 第40-47页 |
5.1 不断夯实产业扶贫的发展根基 | 第40-41页 |
5.1.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增强产业发展内驱力 | 第40页 |
5.1.2 做好基本公共服务工作,助力产业发展 | 第40-41页 |
5.2 进一步构筑多业并举的产业扶贫格局 | 第41-43页 |
5.2.1 大力扶持特色种养业 | 第41页 |
5.2.2 加快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| 第41-42页 |
5.2.3 突出推动劳务经济发展 | 第42页 |
5.2.4 着力发展电商产业 | 第42页 |
5.2.5 切实推进光伏产业 | 第42-43页 |
5.2.6 精准发展乡村文化旅游 | 第43页 |
5.3 努力打造一支能推动产业扶贫的技术与人才队伍 | 第43-44页 |
5.3.1 大力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,做好产业服务工作 | 第43页 |
5.3.2 精准招揽优秀人才,培育本土产业群体,吸纳劳动力回乡就业创业 | 第43-44页 |
5.4 加快完善金融支持产业脱贫攻坚的惠农政策 | 第44-45页 |
5.4.1 落实金融扶持政策,加大贷款覆盖面,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| 第44页 |
5.4.2 鼓励金融机构多设服务网点,贫困群众增强诚信意识 | 第44-45页 |
5.5 全面落实扶贫产业政策和组织保障 | 第45-47页 |
5.5.1 落实财政、税收政策保障 | 第45页 |
5.5.2 精准建立产业扶持数据库 | 第45页 |
5.5.3 加强项目监督考核保障 | 第45-46页 |
5.5.4 加强责任落实组织保障 | 第46-47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