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铁路线路工程论文--线路理论论文--线路振动论文

兰州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堑地段环境振动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高速铁路的发展及其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方法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外高速铁路引起的环境振动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3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15-17页
2 列车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第17-32页
    2.1 我国黄土的分布及力学特性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我国黄土的分布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黄土的力学特性第18-19页
    2.2 环境振动的影响与危害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振动对人类正常工作和身体健康的影响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振动对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影响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振动对精密设备仪器的影响第21-22页
    2.3 振动在土体中的应力波及其传播特性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应力波的基本特征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应力波在土体中的传播与衰减第26页
    2.4 环境振动的评价指标及标准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环境振动的评价指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环境振动的控制标准第27-31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3 车辆-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与数值求解第32-49页
    3.1 车辆-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车辆系统模型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轨道系统模型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轮轨接触模型第38-39页
    3.2 轨道不平顺模型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各种典型的轨道谱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轨道不平顺模型第42-45页
    3.3 数值积分方法第45-4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4 路堑段有限元模型第49-59页
    4.1 路堑段双块式无砟轨道第49-50页
    4.2 路堑段振动的传播路径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路堑段振动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路堑段Rayleigh面波的传播第51-52页
    4.3 轨道-路堑有限元模型的合理设置第52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模型加载方式与基本参数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模型范围与网格大小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粘弹性人工边界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阻尼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时间步长的选取第5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5 双块式无砟轨道轨道-路堑系统的振动分析第59-74页
    5.1 不同车速对轨道-路堑系统的振动影响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不同车速的扣件荷载频谱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不同车速下的振动响应及其衰减规律第62-65页
    5.2 路堑深度对地面的振动影响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不同路堑深度加速度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不同路堑深度加速度的衰减规律第66-68页
    5.3 路堑坡度对地面的振动影响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不同路堑坡度加速度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不同路堑坡度加速度的衰减规律第69-70页
    5.4 黄土不同含水率对地面的振动影响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黄土地基中的振动响应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黄土不同含水率的衰减规律第71-72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2-74页
6 结论与展望第74-76页
    6.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第74-75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5-76页
致谢第76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0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兰州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堤地段环境振动研究
下一篇:老龄化背景下宗教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研究--以贵阳市Y机构为例